产品展示
S,SH全国Z大的双吸泵生产厂家上海上一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简单介绍】
【详细说明】
S型单级双吸清水离心泵型号意义:
![]() |
|
S型单级双吸清水离心泵产品简介:
S型单级双吸离心泵是新型节能卧式中开泵,供输送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其他液体,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改变泵结构及材质可用于输送多泥砂水或各类腐蚀性液体,该系列泵适用于工厂、矿山、城市给排水、电站、家田排灌及各种水利工程。
S型单级双吸清水离心泵结构说明:
本型泵的吸入口与吐出口均在水泵轴心线的下方,与轴线垂直成水平方向。检修时无需拆卸进出口水管及电机。从传动方向看去,水泵为顺时针方向旋转(根据用户需要亦可改为逆时方向旋转)。
泵主要零件有:泵体、泵盖、叶轮、轴、双吸密封环、轴套等。
泵体与泵盖构成叶轮的工作室。在进出水法兰上,帛有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的管螺孔。进出水法兰的下部,制有放水的管螺孔。
经过静平衡校验的叶轮,用轴套和两边的轴套螺母固定在轴上,其轴向位置可通过轴套螺母进行调整。
泵轴由两个单列向心球轴承支承。轴承装在轴承体内、安装在泵体两端,用黄油润滑。
双吸密封环用以减少水泵压力室的水漏回吸水室。
泵通过弹性联轴器由电动机直接传动,必要时亦可用内燃机传动。
轴封为软填料密封(根据用户需要可采用机械密封结构)。
S型单级双吸清水离心泵结构图:
S型单级双吸清水离心泵结构图:
![]() |
|
S型单级双吸清水离心泵安装:
1、检查水泵和电动机应无损坏。
2、水泵的安装高度,加上吸入管路的水力损失,及其速度能,不得大于样本规定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值。基础尺寸应符合泵机组的安装尺寸。
3、安装顺序:
①将水泵放在埋有地脚螺栓的混凝土基础上,用调整其间的楔型垫块的方法校下水平,并适当拧紧地脚螺栓,以防走动。
②在基础与泵地脚之间灌注混凝土。
③待混凝土干固后,拧紧地脚螺栓,并重新检查水泵的水平度。
④校正电动机轴与泵轴的同心度。使两轴成一直线,在两轴外贺上的同轴度允差为0.1mm,端面间隙沿圆周的不均匀度允差0.3mm(在联接进出水管路及试运行后在分别校正一遍,仍应符合上述要求)。
⑤在检查电动机转向与水泵转向*后,装上联轴器及联接柱销。
4、进出水管路应另设支架支撑,不得借泵体支承。
5、水泵与管路之间的结合面,应保证良好 的气密性,尤其是进水管路,应严格保证不漏气,并且在装置上应无窝存空气的可能。
6、如水泵安装在进水水位以上时,为了灌泵起动,一般可装底阀。也可采用真空引水的方法。
7、水泵与出水管路之间一般需装闸阀和止回阀(扬程小于20m的可不用),止回阀装在闸阀后面。
以上所述的安装方法是指不配带公共底座的水泵机组。
安装配带公共底座的泵,用调整底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楔形垫铁来校正机组的水平。然后在其间灌注混凝土。其安装原则与要求,和不配带公共底座的机组相同。
S型单级双吸清水离心泵起动、停止和运行:
1、起动与停止:
① 起动前,转动泵的转子,应该轻滑均匀。
②关闭出水闸阀,向泵内注水(如无底阀则采用真空泵抽空引水),要保证泵内充满水,无空气窝存。
③如果泵上装有真空表或压力表,要关闭其与泵相联接的旋塞再起动电机,待转速正常后再打开;然后逐渐打开出水闸阀,如流量过大,可适当地关小闸阀进行调节;反之流量过小时,将闸阀开大。
④均匀地拧紧填料压盖上的压紧螺母,使液体成滴状漏出,同进注意填料腔处的温升。
⑤当停止水泵运转时,要关闭真空表及压力表的旋塞和出水管路上的闸阀,然后关闭电动机电源,如所处环境温度转低时,则应将泵体下端的四方螺塞打开,放掉余水,以免泵体冻裂。
⑥*停止使用时,应拆开水泵将零件上的水擦干,在加工表面涂上防锈油保管好。
1、运转:
①水泵轴承zui高温度不得超过75℃。
②润滑轴承用的钙基黄油的数量以占轴承体空间的1/3~1/2为宜 。
③填料磨损时可适当压紧填料压盖,若麻损过多应加加以更换。
④定期检查联轴器部件,注意电机轴承温升。
⑤运转过程中,如发现噪声或其他不正常声响时,应立即停车,检查其原因,加以消除。
⑥不得任意提高水泵的转速,但可以降低转速使用,如本型号泵额定转速为n,流量为Q,扬程为H,轴功率为N,降低转速为n1,降速后流量,扬程,轴功率分别为Q1、H1和N1,其相互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进行换算。
Q1=(n1/n)Q H1=(n1/n)2 H N1=(n1/n)3 N
S型单级双吸清水离心泵装配与拆卸:
1、装配转子部件:集资将叶轮、轴套、轴套螺母、填料套、填料环、填料压盖、挡水圈、轴承部件装在泵轴上,并套上双吸密封环,然后装上联轴器。
2、将转子部件装在泵体上,调整叶轮的轴向位置到双吸密封环的中间加以固定,将轴承体压盖同固定螺钉紧固。
3、装上填料,放好中开面纸垫,盖上泵盖打紧螺尾柱销后,拧紧泵盖螺母,zui后装上填料压盖。但不要将填料压得太紧,真料过紧会使轴套发热,耗费功率较大,也不要压得太松,过松会使液体渗漏大,水泵效率降低。
装配完成后,用手转动泵轴,没有擦碰现象,转动比较轻滑均匀即可,拆卸可按上述装配顺序相反进行。
S型单级双吸清水离心泵故障及其消除方法:
1、检查水泵和电动机应无损坏。
2、水泵的安装高度,加上吸入管路的水力损失,及其速度能,不得大于样本规定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值。基础尺寸应符合泵机组的安装尺寸。
3、安装顺序:
①将水泵放在埋有地脚螺栓的混凝土基础上,用调整其间的楔型垫块的方法校下水平,并适当拧紧地脚螺栓,以防走动。
②在基础与泵地脚之间灌注混凝土。
③待混凝土干固后,拧紧地脚螺栓,并重新检查水泵的水平度。
④校正电动机轴与泵轴的同心度。使两轴成一直线,在两轴外贺上的同轴度允差为0.1mm,端面间隙沿圆周的不均匀度允差0.3mm(在联接进出水管路及试运行后在分别校正一遍,仍应符合上述要求)。
⑤在检查电动机转向与水泵转向*后,装上联轴器及联接柱销。
4、进出水管路应另设支架支撑,不得借泵体支承。
5、水泵与管路之间的结合面,应保证良好 的气密性,尤其是进水管路,应严格保证不漏气,并且在装置上应无窝存空气的可能。
6、如水泵安装在进水水位以上时,为了灌泵起动,一般可装底阀。也可采用真空引水的方法。
7、水泵与出水管路之间一般需装闸阀和止回阀(扬程小于20m的可不用),止回阀装在闸阀后面。
以上所述的安装方法是指不配带公共底座的水泵机组。
安装配带公共底座的泵,用调整底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楔形垫铁来校正机组的水平。然后在其间灌注混凝土。其安装原则与要求,和不配带公共底座的机组相同。
S型单级双吸清水离心泵起动、停止和运行:
1、起动与停止:
① 起动前,转动泵的转子,应该轻滑均匀。
②关闭出水闸阀,向泵内注水(如无底阀则采用真空泵抽空引水),要保证泵内充满水,无空气窝存。
③如果泵上装有真空表或压力表,要关闭其与泵相联接的旋塞再起动电机,待转速正常后再打开;然后逐渐打开出水闸阀,如流量过大,可适当地关小闸阀进行调节;反之流量过小时,将闸阀开大。
④均匀地拧紧填料压盖上的压紧螺母,使液体成滴状漏出,同进注意填料腔处的温升。
⑤当停止水泵运转时,要关闭真空表及压力表的旋塞和出水管路上的闸阀,然后关闭电动机电源,如所处环境温度转低时,则应将泵体下端的四方螺塞打开,放掉余水,以免泵体冻裂。
⑥*停止使用时,应拆开水泵将零件上的水擦干,在加工表面涂上防锈油保管好。
1、运转:
①水泵轴承zui高温度不得超过75℃。
②润滑轴承用的钙基黄油的数量以占轴承体空间的1/3~1/2为宜 。
③填料磨损时可适当压紧填料压盖,若麻损过多应加加以更换。
④定期检查联轴器部件,注意电机轴承温升。
⑤运转过程中,如发现噪声或其他不正常声响时,应立即停车,检查其原因,加以消除。
⑥不得任意提高水泵的转速,但可以降低转速使用,如本型号泵额定转速为n,流量为Q,扬程为H,轴功率为N,降低转速为n1,降速后流量,扬程,轴功率分别为Q1、H1和N1,其相互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进行换算。
Q1=(n1/n)Q H1=(n1/n)2 H N1=(n1/n)3 N
S型单级双吸清水离心泵装配与拆卸:
1、装配转子部件:集资将叶轮、轴套、轴套螺母、填料套、填料环、填料压盖、挡水圈、轴承部件装在泵轴上,并套上双吸密封环,然后装上联轴器。
2、将转子部件装在泵体上,调整叶轮的轴向位置到双吸密封环的中间加以固定,将轴承体压盖同固定螺钉紧固。
3、装上填料,放好中开面纸垫,盖上泵盖打紧螺尾柱销后,拧紧泵盖螺母,zui后装上填料压盖。但不要将填料压得太紧,真料过紧会使轴套发热,耗费功率较大,也不要压得太松,过松会使液体渗漏大,水泵效率降低。
装配完成后,用手转动泵轴,没有擦碰现象,转动比较轻滑均匀即可,拆卸可按上述装配顺序相反进行。
S型单级双吸清水离心泵故障及其消除方法:
故障 | 原因 | 消除方法 |
1、泵不吸水,压力表及真空表指针剧烈跳动 | 1、注水不够多; 2、管路或仪表漏气。 | 1、再往泵内注水; 2、拧紧堵塞漏气处。 |
2、泵不吸水,真空表显示高度真空。 | 1、底阀没打开或已淤塞; 2、吸水管路阻力太大; 3、吸水高度太高。 | 1、校正或列换底阀; 2、清洗或更换吸水管路; 3、降低吸水高度。 |
3、泵不出水,压力表显示有压力。 | 1、出水管路阻力太大; 2、旋转方向不对; 3、叶轮堵塞; 4、转速不够。 | 1、检查或缩短出水管路; 2、纠正电动机旋转方向; 3、清洗叶轮; 4、提高转速。 |
4、流量不足或扬程太低。 | 1、叶轮或进出水管路阻塞; 2、双吸密封环磨损过多或叶轮损坏; 3、转速低于规定值; | 1、清洗叶轮或管路; 2、更换损坏的零件; 3、调正至额定转速; |
5、泵消耗的功率过大。 | 1、填料压得太紧; 2、叶轮与双吸密封环磨擦; 3、流量过大; | 1、拧松填料压盖; 2、检查原因,消除机械摩擦; 3、调节出水闸阀,使之在规定范围内运转; |
6、泵内部声音反常,泵不上水。 | 1、吸水管阻力太大;或吸水高度过高; 2、吸水处有空气吸入; 3、所输送液体温度过高; 4、流量过大而发生汽蚀现象。 | 1、清理进水管及底阀;降低吸水高度; 2、检查底阀;降低吸水高度,堵塞漏气处; 3、调节液体温度; 4、调节出水闸阀,使之在规定范转内运转。 |
7、泵不正常振动。 | 1、泵发生汽蚀; 2、叶轮不平衡; 3、泵轴与电机轴不同心; 4、地脚夫螺栓松动。 | 1、调节出水闸阀,使之在规定范围内运转; 2、叶轮校正静平衡; 3、校正泵轴与电机轴的同轴度; 4、拧紧地脚螺栓。 |
8、轴承过热 | 1、轴承内没有油; 2、泵轴与电机轴不在同一中心线上; | 1、检查并清洗轴承体,加润滑油; 2、校正两轴的同轴度使在同一中心线上; |
S型单级双吸清水离心泵性能参数:
型 号 | 流 量(m3/h) | 扬 程 (m) | 必需汽蚀余量(m) | 转速 (r/min) | 电机功率(KW) |
150S-78 | 160 | 78 | 4.5 | 2950 | 55kW |
150S-78A | 140 | 60 | 4.5 | 2950 | 45kW |
150S-50 | 160 | 50 | 4.5 | 2950 | 37kW |
150S-50A | 140 | 39 | 4.5 | 2950 | 30kW |
150S-50B | 133 | 36 | 4.5 | 2950 | 22kW |
200S-95 | 280 | 95 | 5 | 2950 | 132kW |
200S-95A | 268 | 87 | 5 | 2950 | 110kW |
200S-95B | 245 | 72 | 5 | 2950 | 75kW |
200S-63 | 280 | 63 | 5 | 2950 | 75kW |
200S-63A | 245 | 48 | 5 | 2950 | 55kW |
200S-42 | 280 | 42 | 5 | 2950 | 45kW |
200S-42A | 245 | 36 | 5 | 2950 | 37kW |
250S-65 | 485 | 65 | 3.8 | 1450 | 132kW |
250S-65A | 420 | 48 | 3.8 | 1450 | 90kW |
250S-39 | 485 | 39 | 3.8 | 1450 | 75kW |
250S-36A | 420 | 29 | 3.8 | 1450 | 55kW |
250S-24 | 485 | 24 | 3.8 | 1450 | 45kW |
250S-24A | 420 | 20 | 3.8 | 1450 | 37kW |
250S-14 | 485 | 14 | 3.8 | 1450 | 30kW |
250S-14A | 420 | 10 | 3.8 | 1450 | 18.5kW |
300S-90 | 790 | 90 | 4.8 | 1450 | 315kW |
300S-90A | 756 | 78 | 4.8 | 1450 | 280kW |
300S-90B | 720 | 67 | 4.8 | 1450 | 220kW |
300S-58 | 790 | 58 | 4.8 | 1450 | 185kW |
300S-58A | 735 | 50 | 4.8 | 1450 | 160kW |
300S-58B | 685 | 43 | 4.8 | 1450 | 132kW |
300S-32 | 790 | 32 | 4.8 | 1450 | 90kW |
300S-32A | 700 | 26 | 4.8 | 1450 | 75kW |
300S-19 | 790 | 19 | 4.8 | 1450 | 55kW |
300S-19A | 700 | 15 | 4.8 | 1450 | 45kW |
300S-12 | 790 | 12 | 4.8 | 1450 | 37kW |
350S-125 | 1260 | 125 | 5.5 | 1450 | 630kW |
350S-125A | 1181 | 112 | 5.5 | 1450 | 560kW |
350S-125B | 1098 | 96 | 5.5 | 1450 | 500kW |
350S-75 | 1260 | 75 | 5.5 | 1450 | 360kW |
350S-75A | 1170 | 65 | 5.5 | 1450 | 300kW |
350S-75B | 1080 | 55 | 5.5 | 1450 | 225kW |
350S-44 | 1260 | 44 | 5.5 | 1450 | 220kW |
350D-44A | 1116 | 36 | 5.5 | 1450 | 160kW |
350S-26 | 1260 | 26 | 5.5 | 1450 | 132kW |
350S-26A | 1130 | 21 | 5.5 | 1450 | 90kW |
350S-16 | 1260 | 16 | 5.5 | 1450 | 75kW |
350S-16A | 1130 | 12 | 5.5 | 1450 | 55kW |
500S-98 | 2020 | 98 | 6 | 970 | 780kW |
500S-98A | 1872 | 83 | 6 | 970 | 650kW |
500S-98B | 1746 | 74 | 6 | 970 | 550kW |
500S-59 | 2020 | 59 | 6 | 970 | 460kW |
500S-59A | 1872 | 49 | 6 | 970 | 380kW |
500S-59B | 1746 | 40 | 6 | 970 | 310kW |
500S-35 | 2020 | 35 | 6 | 970 | 280kW |
500S-35A | 1746 | 27 | 6 | 970 | 215kW |
500S-22 | 2020 | 22 | 6 | 970 | 185kW |
500S-22A | 1746 | 17 | 6 | 970 | 132kW |
500S-13 | 2020 | 13 | 6 | 970 | 110kW |
600S-47 | 3170 | 47 | 7.5 | 970 | 550kW |
600S-32 | 3170 | 32 | 7.5 | 970 | 380kW |
600S-22 | 3170 | 22 | 7.5 | 970 | 250kW |
600S-22A | 2860 | 18 | 7.5 | 970 | 185KW |
600S32 | 3170 | 32 | 7.5 | 970 | 355KW |
600S-32A | 2850 | 26 | 7.5 | 970 | 280KW |
600S-47 | 3170 | 47 | 6..5 | 970 | 560KW |
600S-47A | 2920 | 40 | 6 | 970 | 450KW |
600S-75 | 3170 | 75 | 6 | 970 | 900KW |
600S-75A | 2950 | 65 | 6 | 970 | 710KW |
600S-75B | 2710 | 55 | 6 | 970 | 560KW |
600S-100 | 3170 | 100 | 6 | 970 | 1250KW |
600S-100A | 3000 | 90 | 6 | 970 | 1120KW |
600S-100B | 2830 | 80 | 6 | 970 | 900KW |
800S-22 | 5500 | 22 | 7 | 730 | 450KW |
4400 | 14 | 5 | 585 | 250KW | |
800S-22A | 4830 | 17 | 7 | 730 | 315KW |
3870 | 11 | 5 | 585 | 185KW | |
800S-32 | 5500 | 32 | 7 | 730 | 630KW |
4400 | 20 | 4.5 | 585 | 315KW | |
800S-32A | 4950 | 26 | 7 | 730 | 450KW |
3960 | 17 | 4.5 | 585 | 250KW | |
800S-47 | 5500 | 47 | 6.5 | 730 | 1000KW |
4400 | 30 | 4.2 | 585 | 450KW | |
800S-47A | 5070 | 40 | 6.5 | 730 | 710KW |
4060 | 25 | 4.2 | 585 | 355KW | |
800S-76 | 5500 | 76 | 6 | 730 | 1600KW |
4400 | 49 | 4.2 | 585 | 800KW | |
800S-76A | 5080 | 65 | 6 | 730 | 1250KW |
4070 | 42 | 4.2 | 585 | 630KW | |
800S-76B | 4680 | 55 | 6 | 730 | 1000KW |
3750 | 35 | 4 | 585 | 500K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