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下岗分流”成为当时国企改革中的一股潮流,青岛港也面临“诱惑”。当时在青岛港的各种会议上,分公司的领导纷纷要求减员。有一段时间,常德传也一直在反复权衡是否要推行这项措施。有一天,当他步行在上班的路上,看到路边突然涌现出很多卖纺织品的小摊,过去一问,才知道是纺织厂的下岗职工。他感触颇深。在之后的全局职工大会上,常德传宣布:青岛港绝不让一名职工下岗,绝不把一名职工推向社会。而且郑重地告诫各级领导:“谁让职工下岗,我就让你个下岗!”
此后,青岛港先后转岗分流上万人次,没有让一名职工下岗回家,并与3787名合同到期的职工续签了合同。“改革的阵痛不能让普通员工承担,领导干部要义无反顾地把责任担起来。”常德传说。
不仅如此,20年来,青岛港连续30次为职工涨工资,广大职工成为港口改革开放的大受益者;青岛港先后购建了近7000套房子,建房面积达39.7万多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1988年的4.5平方米增加到房改前的25平方米,使几代海港人居者有其屋。
“我是工人的儿子,从小家里就穷,所以我永远也忘不了自己当年受穷的滋味。我大学毕业后来到青岛港,先是当装卸工,在艰苦的一线出大力、流大汗,因此深知当工人的不易和辛苦,永远也忘不了码头工人过去被人瞧不起的滋味,永远也忘不了工人在想什么、盼什么。”常德传说。
常德传于1968年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到青岛港当装卸工从事一线装卸作业,先后担任过技术员、机电科副科长、科长、作业区党委副书记、作业区主任。1981年担任青岛港务局副局长,1984年任青岛港务局党委书记,1988年青岛港实行局长负责制,改任青岛港务局局长,2002年12月,青岛港务局改制成为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常德传改任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副书记。如今,常德传已经在青岛港工作了长达40年。
“我这个人有"两把骨头",一个是"穷骨头",一个是"贱骨头"。怎么叫"穷骨头"?就是过去受穷受怕了,所以铁了心要带领员工艰苦奋斗、过上富裕美满的好日子;怎么叫"贱骨头"?就是见了活儿亲,没有活自己要找活干,不偷懒,不耍滑,一心扑在工作上,白天晚上去研究,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常德传说。
“精忠报国”是常德传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在青岛港办公楼前,“岳母刺字”的雕塑静静矗立着。这是常德传用以激励自己和干部职工的。他经常教育青岛港各级领导和职工,青岛港是国企,就要当好共和国的长子、祖国母亲的孝子,就要创出世界的业绩,为国家争光,为国人争气。
“我始终牢记是党培养教育了我,是党信任选拔了我,我始终觉得自己欠党的、欠国家的、欠港口的、欠员工的,所以怎么干都觉得还不够,怎么干都应该。我发自心底地感受到,能为国家干活出力是自己难得的机会,能为员工干好事、干成事是自己一生的福气。”常德传由衷地说。
《常德传论国企》语录
国有企业就是一为国家,二为社会,三为员工。就是要对国家负责,对港口负责,对员工负责。“三个负责”是“紧箍咒”,无论多难,都要戴着这个“紧箍咒”一直走下去。
国有企业的实际上就是要给国家“打工”。我们的打法就是把自己一头交给组织,一头交给工作,尽职尽责,无怨无悔。我们要把企业发展好了,给国家多交钱,多缴税,这样我们才算是个好的“打工者”。
在管理上我反对三条,一是克扣军粮,从
(来源:中国化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