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IC 2025大会报告亮点密集 AI赋能、国产化成创新关键词
2025-11-11 11:44:29化工仪器网阅读量:4350 我要评论
2025年11月7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2025)在陕西西安斯瑞特国际大酒店正式开幕。本届大会以“AI赋能创新转型”为主题,汇聚了5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分析仪器行业技术突破与产业发展新路径。 









11月7日上午,大会开幕并安排4场大会报告,报告期间颁布“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AI驱动分析仪器革新 第十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西安开幕)。下午,第十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5)延续 “AI 赋能 创新转型”主线,10位学界与产业界专家按既定议程依次登台,从技术研发、产业布局、成果转化等维度分享前沿洞见,勾勒分析仪器智能化与国产化发展蓝图。

报告人:西湖实验室智能蛋白质组中心郭天南教授
报告题目:蛋白质组学最新进展及其对国产质谱研发的启示
报告题目:蛋白质组学最新进展及其对国产质谱研发的启示
郭天南教授在报告中披露团队核心成果:构建包含 10 亿级蛋白多肽谱图的 MassNet 大规模质谱数据集,基于此开发的质谱大模型显著提升谱图鉴定准确性与覆盖度;创新应用组织膨胀技术,实现亚细胞级别空间蛋白质组学分析。临床转化层面,团队完成基于低分辨质谱的 IGF1 检测临床验证,证明质谱系统实用性。针对国产质谱研发,他提出六大启示:重视标准化且“AI-ready” 的质谱大数据、突破样本制备自动化瓶颈、借力 AI 实现空间蛋白质组突破、推动“蛋白质组录像”落地、把握药物研发临床前颠覆机遇、创新蛋白质谱临床转化思路。

报告人: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刘文玉总裁
报告题目:国际视野,中国创新:全球分析仪器产业演进与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报告题目:国际视野,中国创新:全球分析仪器产业演进与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刘文玉指出分析仪器行业国际巨头成功基石在于长期主义与专注深耕、技术创新与研发驱动、全球化布局与本土化战略。随后指出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产业链不完善、产品可靠性待提升、创新能力不足、品牌信任度低、技术差距明显。同时,他也阐述了国内仪器的发展机遇:未来分析仪器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中国每亿人分析仪器占有份额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8-10倍的差距,未来国产品牌市场占比有望从当前15% 提升至 0%-50%。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企业需双轨推进国内市场深耕与国际化布局。

报告人:石磊副处长南京理工大学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报告题目:从“可用”到“好用”—国产分析仪器的应用示范实践
报告题目:从“可用”到“好用”—国产分析仪器的应用示范实践
石磊副处长介绍了2023 年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在南京理工大学挂牌成立的 “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 (材料化学)”。该中心聚焦材料化学类国产仪器,通过多渠道搭建示范平台、多举措推动仪器实际应用、多环节参与自主研发,累计为数十款国产仪器提供性能验证与迭代建议,有效助力国产仪器突破 “能用但不好用” 的瓶颈,形成可复制的应用示范模式。

报告人: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彭欢欢副总裁
报告题目:面向多模态大模型的科学仪器创新范式
报告题目:面向多模态大模型的科学仪器创新范式
彭欢欢在报告中提出,多组学技术通过系统性整合基因组、表观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及代谢组等多维度信息,深入解析生物分子间的复杂互作网络,为全面理解生物系统带来革命性的研究范式,正成为破解复杂生物系统奥秘的关键钥匙。华大智造已实现从测序平台到多组学工具平台全覆盖,推出的 DCSP 多组学工具可支撑基因组学、细胞组学、时空组学、蛋白组学前沿研究。此外,团队创新的 “13311i” 模式,融合多组学与多模态数据,推动疾病干预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防控”,为精准医学落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报告人:暨南大学/禾信仪器/教育部国转中心周振教授
报告题目:全国高校高端科学仪器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的实践路径
报告题目:全国高校高端科学仪器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的实践路径
周振教授介绍了全国高校高端科学仪器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广州)了背景:由教育部批复成立(教科信函【2025】27 号),获省、市、区三级支持,定位为高端科学仪器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国家分析仪器产业共性技术平台、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先行示范基地及高端人才集聚地。同时,详细阐述了中心运营机制、配套设施与服务内容,明确高校与企业参与合作的具体路径,为仪器领域产学研协同转化提供参考样本。

报告人: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龙亿涛教授
报告题目:高分辨微弱电流分析仪器的极限跨越创新
报告题目:高分辨微弱电流分析仪器的极限跨越创新
龙亿涛教授指出,解析生命活动电荷传输需捕捉纳米尺度、微秒级的微弱电流信号,而同时实现 pA 级电流分辨率与 μs 级时间分辨率是行业难题。其团队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片上耦合、带宽补偿、智能数字采集等技术创新,打破高带宽、低噪声、高通量的三角制约,研制出世界信噪比最强的纳米孔道微弱电流测量仪,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关键检测工具。

报告人: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霍新明副教授
报告题目:智能化小质谱:现场分析的精准化与自动化解决方案
报告题目:智能化小质谱:现场分析的精准化与自动化解决方案
霍新明副教授分享了团队为小型离子阱质谱开发的全流程 AI 方案:数据处理层面,用经验模态分解基线拟合算法提升数据稳定性;谱图识别层面,借特征匹配机器学习与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多目标物精准定性定量;信息挖掘层面,通过 U-Net 深度学习重构高分辨谱图并注释未知分子;自动化层面,结合强化学习打造自驱动质谱实验室,实现血药样品全自动处理与分析。霍新明表示,这些AI赋能的解决方案,为现场检测领域提供了更加鲁棒、简单、精准的优化方案。

报告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李欣阳助理教授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赋能科学观测,推动科学发现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赋能科学观测,推动科学发现
李欣阳助理教授在报告中聚焦光学成像痛点——光子散粒噪声限制成像分辨率、速度与精度。他介绍国际前沿的 AI 提升成像灵敏度技术,通过算法创新突破光子噪声物理极限,阐述该技术在基础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践,为 AI 与光学成像交叉融合、推动科学观测升级提供新思路。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所史国华研究员
报告题目:在体眼视光学成像方法、模型与智能仪器
报告题目:在体眼视光学成像方法、模型与智能仪器
史国华研究员指出眼球的透明屈光特性使其成为光学在体应用的最佳窗口。他分享团队在眼科光学成像方法上的突破,建立符合中国人生理屈光特性的光照模型,并成功开发世界唯一具备超广角、单细胞分辨能力的眼科多模态智能成像仪器,为眼科疾病精准诊断与研究提供全新工具。

报告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方向主任委员
报告题目:AIforMS——质谱技术的全链条重塑
报告题目:AIforMS——质谱技术的全链条重塑
方向主任强调打好高端仪器国产化攻坚战需实现“从能用到好用再到领先”。他提出 AI 时代仪器与数据体系建设是国家科技竞争核心,梳理在功能处理器设计、数据可信性保障、跨平台应用等方面的创新进展,明确四大机遇:AI与高分辨质谱、合成生物学融合,2030 年实现高分辨质谱全面自主可控,AI 质谱诊断模型纳入临床指南,千亿级参数质谱专用大模型重构范式;同时指出数据质控、算法可解释性等挑战。展望未来,AI 将推动质谱从“工具”升级为“科学发现引擎”,引领精密测量进入智能化时代。
据悉,本次大会将持续至11月8日,除大会报告外,11月8日还将设置九个专题论坛,涵盖药物研发与仪器创新、AI+质谱、热分析与联用仪器、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等核心议题。同时,11月7日至8日期间,大会同步举办仪器及部件展览,集中展示新技术产品,为参会者提供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的线下平台。化工仪器网作为大会合作媒体,将继续带来精彩的专题论坛报道,请持续关注。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第十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今日在西安开幕。大会以“AI赋能 创新转型”为主题,汇聚5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分析仪器创新发展的路径,开幕式上还颁布了“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表彰行业创新成果。
- 2025-11-11 11:44:29
- 4229
-
为支持这一转型,西门子与 NVIDIA 正加强合作,以加速工业 AI 革命——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建设更智能、更节能的工厂。
- 2025-11-11 11:44:29
- 11471
-
2025 中国工业 AI 大会的举办,将为我国工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工业领域在智能化浪潮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 2025-11-11 11:44:29
- 17649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