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旺宝明通
当前位置:化工机械设备网>新闻首页>市场分析

海洋经济重防腐涂料发展

2014-12-29 09:49:48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阅读量:2088 我要评论


导读:2014年,“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定位和高度日益提升,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海洋经济发展为重防腐涂料带来重大发展机遇,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海运业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船舶涂装、集装箱涂装和海上装备的重防腐涂料需求增长将更为突出。

  【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 市场分析】2014年,“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定位和高度日益提升,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海洋经济发展为重防腐涂料带来重大发展机遇,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海运业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船舶涂装、集装箱涂装和海上装备的重防腐涂料需求增长将更为突出。



海洋经济重防腐涂料发展
  
  重防腐涂料作为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主要工程材料,它涉及到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电力、海洋工程、建筑工程等部门,关系到它们的质量与附加值;同时又为海洋开发和新能源配套、航空航天、国防工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上已将重防腐涂料发展水平高低作为衡量涂料工业*程度的标准。
  
  仅从石油化工行业这个应用领域来看,中国石油工业中的管道、储罐、油井套管等设施的腐蚀和磨损情况,随着中国油气开发年限和设备使用年限的增长越来越严重,而中国石化工业中,随着进口高含硫原油的炼制,设备的腐蚀问题同样日益严重。所以因腐蚀和磨损对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因素会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提高石油石化工业中开采和加工设备的耐磨性和耐蚀性。这对于防腐涂料在石化行业的应用无疑创造了很多机会。随着中国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以及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对防腐涂料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我国石油化工重防腐涂料需求量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预计未来5年继续保持这一增长趋势,那么到2018年仅石油化工重防腐涂料需求量将达到80万吨左右。
  
  随着我国以蓝色经济区为代表的沿海链式经济区带建设快速发展,“十二五”我国沿海港口千吨级以上泊位通过能力超过55亿吨,一批跨海桥梁和海底隧道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海运能力不断提高,2015年,远洋船舶平均吨位将达到25000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8亿吨;海洋油气产量超过5000万吨油当量,催生海洋重防腐涂料需求年均增速超过20%。
  
  陈光章认为,中国应该快速融入重防腐涂料产业化竞争。国内相关研制单位近几年研制了水性涂料、硅氧烷涂料、石墨烯颜填料等新产品。还成功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重点课题海洋工程及船舶用防腐蚀涂料的研制,这种纳米涂料采用纳米浓缩浆和纤维增强技术,大大提高漆面涂层抗老化和耐腐蚀性能,产品经过试验室加速试验和现场挂片试验,达到涂料标准,完全可以参与市场竞争。目前该成果已经在企业应用,实施批量产业化生产,产品价格不到进口价格的一半,融入了化市场竞争。
  
  当前我国尤其应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海洋产业发展,尽快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共同创建和维护绿色的海洋。现国内的上海开林造漆厂、江苏兰陵集团、北京志盛威华、石家庄金鱼、山东齐鲁、武汉双虎、中华制漆、珠江化工、常州振华、重庆三峡、湖南湘江、浙江天女、苏州吉人、大连振邦、裕祥化工(大连)、金飞马集团等企业依靠自主创新、质优价廉的产品和及时周到的服务,在重防腐涂料诸多领域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在核心技术、质量标准、涂装技术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重防腐涂料未来如何抓住发展机遇?陈光章建议,首先关注标准动向,积极应对涂层新标准(PSPC)的出台,加强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船舶(IMO)涂装标准的制定;牢牢把握涂料、涂装一体化的理念,加强涂料施工性能和涂装工艺的研究,严格涂装设计、施工、管理,不断提升涂装技术,有效提高涂装整体水平;遵循绿色防腐、科学防腐的原则,积极创新研发环保节能、多功能化高品质的产品;提高船舶涂料利用率;加强涂装人员、涂层检验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培养符合执行新涂层标准的专业人才,建立我国自己的涂层检验人员的培训和发证中心机构并与接轨。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