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需积极应对碳交易大势
2014-06-26 09:46:25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阅读量:2155 我要评论
导读:随着履约期的到来,碳交易市场由之前的冷清走向活跃,全国碳市场建设也呈现加速势头。全国实行碳交易已是大势所趋,石化企业应提高碳减排的重视程度,积极了解并参与其中,提前布局。
碳交易
全国碳交易市场一览
目前中国在7个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分别是:深圳、广东、北京、天津、湖北、上海、重庆。其中北京在国内发布了场外交易的细则;广州碳交易通过拍卖分配配额;上海出台碳排放核算指南,采用历史排放法和基准线法测算配额;深圳、天津也均实行配额管理;湖北设置的纳入企业能耗和碳排放门槛远远高于其他6个试点省市,即2010、2011年任一年综合能耗6万吨标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全部纳入;在刚刚启动的重庆试点中,充分尊重、听取企业对碳排放权分配的意见等。
国家*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在国内7个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目的是在交易机制、交易规则和核算体系等方面进行技术和机制的创新探索,为终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碳市场,找到既适合国情、又简单适用的市场体系。
碳交易
碳交易是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新又表明正在变冷,碳排放不至于影响自然环境。同时提出:仍需要坚持保护环境原则不动摇。
石化行业积极应对碳交易
碳交易并非目的,而是节能减排的经济杠杆。国家*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日前明确表示,我国将不再增加试点城市,未来我国计划用约3年的时间建立起全国碳交易市场。这就意味着今后几年,各碳交易试点处于积累经验、摸索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阶段。
对此,石化联合会产业发展部节能与低碳发展处处长李永亮表示,碳交易作为节能减排重要的无形之手,在全国推广是大势所趋。石化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的行业,是其中重要的参与方,部分石化企业已经积极地参与到碳交易中来。整个石化行业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关注碳交易市场的进展、学习碳交易的相关知识,为碳交易储备人才。只有未雨绸缪,才不会在未来错失良机。
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认为,政府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强制性措施力度需增大。他表示,由于中国的碳交易刚刚起步,各企业对碳减排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就需要起主导作用的政府加强引导和出台强制措施。企业对于购买或是交易二氧化碳这种无形物质的配额,参与交易的热情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额是否合理、政府的强制性、碳交易市场的威信,而这三者的推动必然需要政府的强制分配、强制监管、强制惩罚为后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无形的配额变成真金白银,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通过增大市场的参与量,进行有效的市场运行状况分析,才能保证碳交易在全国市场安全有效的运行。
在未来碳市场可能“一统天下”背景趋势下,石化行业应加紧应对的步伐,关注碳交易市场的进展、学习碳交易的相关知识,为碳交易储备人才。
碳交易
目前中国在7个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分别是:深圳、广东、北京、天津、湖北、上海、重庆。其中北京在国内发布了场外交易的细则;广州碳交易通过拍卖分配配额;上海出台碳排放核算指南,采用历史排放法和基准线法测算配额;深圳、天津也均实行配额管理;湖北设置的纳入企业能耗和碳排放门槛远远高于其他6个试点省市,即2010、2011年任一年综合能耗6万吨标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全部纳入;在刚刚启动的重庆试点中,充分尊重、听取企业对碳排放权分配的意见等。
国家*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在国内7个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目的是在交易机制、交易规则和核算体系等方面进行技术和机制的创新探索,为终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碳市场,找到既适合国情、又简单适用的市场体系。
碳交易
碳交易是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新又表明正在变冷,碳排放不至于影响自然环境。同时提出:仍需要坚持保护环境原则不动摇。
石化行业积极应对碳交易
碳交易并非目的,而是节能减排的经济杠杆。国家*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日前明确表示,我国将不再增加试点城市,未来我国计划用约3年的时间建立起全国碳交易市场。这就意味着今后几年,各碳交易试点处于积累经验、摸索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阶段。
对此,石化联合会产业发展部节能与低碳发展处处长李永亮表示,碳交易作为节能减排重要的无形之手,在全国推广是大势所趋。石化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的行业,是其中重要的参与方,部分石化企业已经积极地参与到碳交易中来。整个石化行业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关注碳交易市场的进展、学习碳交易的相关知识,为碳交易储备人才。只有未雨绸缪,才不会在未来错失良机。
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认为,政府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强制性措施力度需增大。他表示,由于中国的碳交易刚刚起步,各企业对碳减排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就需要起主导作用的政府加强引导和出台强制措施。企业对于购买或是交易二氧化碳这种无形物质的配额,参与交易的热情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额是否合理、政府的强制性、碳交易市场的威信,而这三者的推动必然需要政府的强制分配、强制监管、强制惩罚为后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无形的配额变成真金白银,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通过增大市场的参与量,进行有效的市场运行状况分析,才能保证碳交易在全国市场安全有效的运行。
在未来碳市场可能“一统天下”背景趋势下,石化行业应加紧应对的步伐,关注碳交易市场的进展、学习碳交易的相关知识,为碳交易储备人才。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近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完成登记,由位于江苏、甘肃等地的海上并网风力发电和并网光热发电项目产生,已登记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共9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 2014-06-26 09:46:25
- 17923
-
截至2024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3亿吨,累计成交额430.33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配额成交量1.89亿吨,成交额181.14亿元,交易规模持续扩大。
- 2014-06-26 09:46:25
- 17663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