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4日,2010年全国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内蒙古现场招聘大会在内蒙古科技馆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区各地的近万名学子上会交流。“到企业去,那里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大学生们求职的新目标。
中小企业占8成以上
全国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是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每年一度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公共服务的公益性活动,今年的主题是:“政策促就业,服务助成功”。11月14日,内蒙古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内蒙古科技馆举办现场招聘大会,标志着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正式启动。
据内蒙古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金龙介绍,此次大会是本年度举办的第31次现场招聘会,共有参会单位95家,提供用人岗位2963个。参会单位有9成以上是我区的企事业单位,其余的是来自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湖南等省市的企业。其中,85%以上为中小企业。招聘岗位中,营销类岗位仍居*,有1527个,占51.5%;计算机/IT类岗位和人力行政管理类岗位分别居第二、三位。岗位所需学历集中在大学本科和专科的占90%以上;岗位所需专业以工科类居多,占60%以上;80%以上的岗位集中在服务业,因此第三产业人才需求量大。
据了解,在本次服务周期间,我区将广泛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指导”活动,重点是2010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及各项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期满未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就业服务、政策咨询等服务。
大企业受青睐
当日8时30分许,记者看到前来求职的大学生们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寒冷的天气丝毫没有阻挡他们求职的热情。今年7月毕业的大学生曹晓静说:“这是全国就业服务周的招聘会,提供的岗位很多,而且还有一些发达城市的企业也来招聘,正好趁这个机会找份有发展的工作。”
9时,招聘会开场,亿利资源集团、伊利集团的展位前,已经排起了长龙,这些企业颇受青睐。包头中药有限责任公司、朝聚眼科医院等单位也收到了很多求职简历。这些招聘单位都反映,前来应聘的学生大多是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综合素质较好。
11时,招聘会场内仍然人头攒动,同时场外还有很多求职者在门口排队等候进入会场。大学生余芳馨说:“这样的大型招聘会应该选择在更大的场地进行,如果是在内蒙古会展中心,我们就不用等这么长时间了。”
自我*用心良苦
“不到招聘会的现场,无法感受到就业压力到底有多大,也无法体会我们为了把自己‘推销’出去,多么用心良苦。”采访中,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毕业生王蒙对记者说。
在招聘会上,看到求职者手里拿着印制精美的简历在各个招聘单位之间穿梭,已经不足为奇。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本次招聘会上,一些求职者的简历已经步入了电子时代。大学生孙志伟告诉记者,他的视频简历是找同学帮忙做的,内容有简短的自我介绍、才艺展示,还有各种获奖的证书等。“我觉得这样的简历很好,节约用纸,很低碳。一些大企业在一场招聘会上可能会收到几百甚*千份简历,全部看完肯定会有视觉疲劳,视频简历画面生动,可以算是一个简单的面试,而且我的才艺展示是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可以让他们放松一下。”孙志伟自信地说。随后,记者随机询问了10多位大学生,对于这种制作视频简历的做法,他们表示很看好,是以后求职的发展趋势。
提供多项服务
采访中,记者在会场一楼看到很多大学生盯着墙上的电视看得津津有味。“主办单位将我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1+9’政策体系和12项工作计划制作成视频的形式,有些还用了情景模拟,这样可以让求职者很清楚地了解相关信息。”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生赵圆说。
“这次招聘会,我们在会场内设置专人负责检查场内违规招聘,取缔违规招聘展位,严格规范招聘行为。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招聘会现场还设立了政策咨询台和创业培训、就业见习需求报名服务处。”内蒙古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金龙介绍说,“除此之外,由于气温越来越低,为了给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更好的招聘环境,此次招聘会为参会单位提供了茶水、水果、电话卡等相关服务,同时在每层展厅设立了饮水处,放置自动饮水机、一次性纸杯,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免费饮用。”
【相关新闻】自治区本级人才市场为求职者提供岗位108425个
记者从内蒙古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了解到,截至11月6日,自治区本级人才市场已经举办现场招聘会30场,累计组织用人单位2863家、提供就业岗位69564个、参会求职人数228500人次、达成意向334758人次;办理网络招聘1864家,提供就业岗位38861个。现场、网络招聘合计4727家单位,共提供就业岗位108425个。
据内蒙古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分析,今年内蒙古人才供求平均比例为1:3.34,波动不大,但求职竞争较为激烈,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同时还存在众多同一岗位反复招聘的状况,导致“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现象并存。岗位专业需求,仍是营销业务类专业排在*,需求岗位23203个,占全部用人岗位的21.4%;在学历要求中,专科学历占62.65%,本科学历占33.33%,中专及以上学历占3.72%,硕士及以上学历占0.3%;用人单位行业分布仍是第三产业需求量大,列前三位的是商贸类、信息产业类、房地产类。
(本文为本网整合)
(来源:中国化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