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化工机械设备网>技术首页>技术交流

高智能测土配方施肥仪-高智能测土配方施肥仪

2020
10-26

11:28:58

分享:
318
来源:山东霍尔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高智能测土配方施肥仪-高智能测土配方施肥仪可检测土壤中的*氮、*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酸碱度各种养分和土壤中微量元素

一、高智能测土配方施肥仪仪器特点:  
1、安卓智能操作系统,采用更加高效和人性化操作,仪器标配wifi联网上传、4G联网传输、GPRS无线远传,快速上传数据。 
2、仪器内置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可对百余种全国农业、果树、经济作物的目标产量计算*施肥量,依据施肥配方科学指导农业生产。 
3、仪器内置植物营养诊断标准图谱,根据各农作物营养缺失的图片,进行叶面对比,诊断丰缺。 
4、标配6个检测通道,一次性可快速检测6个样品,提升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5、比色槽部分采用标准1cm比色皿,无机械位移及磨损,光路测试定位精确,有效屏蔽外光干扰,保证检测结果优于国标要求。 
6、仪器具有4G内存,可*存储数据,并配有上传平台,无需数据线,数据可直接无线上传,方便进行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 
7、仪器内置新一代高速热敏打印机,检测完成可自动打印检测报告和二维码。 
8、高灵敏7寸电容触摸屏,高清晰高交互显示,大程度降低传统仪器的繁琐操作和失误。 
9、高强度PVC工程塑料手提箱设计,坚固耐用,便于携带,供电方式为交直流两用,可野外流动测试配套成品药剂。 
10、仪器主机内置操作视频,边实验边学习,上手简单快速。
二、高智能测土配方施肥仪检测项目: 
1、土壤养分:●铵态氮、硝态氮、*磷、*钾、有机质、全氮、pH值、含盐量、水分、碱解氮等十项;●中微量元素:钙、镁、硫、铁、锰、硼、锌、铜、氯、硅等。 
2、肥料养分:●单质化肥中的氮、磷、钾;●复(混)合肥及尿素中的铵态氮、硝态氮、磷、钾、缩二脲;●有机肥中*氮、*磷、*钾、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各种腐植酸、微量元素(钙、镁、硫、铁、锰、硼、锌、铜、氯、硅)等。 
3、植株养分:●植株中的氮素、磷素、钾素;硝酸盐、亚硝酸盐;钙、镁、硫、铁、锰、硼、锌、铜、氯、硅等项。 
4、作物养分:全氮、全磷、全钾、钙、镁、硫、铁、锰、硼、锌、铜、氯、硅等项。 
三、高智能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器技术指标: 
1.电源:交流220±22V直流12V+5V 
2.功率:≤5W 
3.量程及分辨率:0.001-9999 
4.重复性误差:≤0.02%(0.0002,重铬酸钾溶液) 
5.仪器稳定性:一个小时内漂移小于0.3%(0.003,透光度测量)。仪器开机预热5分钟后,三十分钟内显示数字无漂移(透光度测量);一个小时内数字漂移不超过0.3%(透光度测量)、0.001(吸光度测量);两个小时内数字漂移不超过0.5%(0.005,透光度测量)。 
6.线性误差:≤0.1%(0.001,硫酸铜检测) 
7.灵敏度:红光≥4.5×10-5蓝光≥3.17×10-3绿光≥2.35×10-3橙光≥2.13×10-3 
8.波长范围:红光:680±2nm;蓝光:420±2nm;绿光:510±2nm;橙光:590±4nm 
9.PH值(酸碱度):(1)测试范围:1~14(2)精度:0.01(3)误差:±0.1 
10.含盐量(电导):(1)测试范围:0.01%~1.00%(2)相对误差:±5% 
11.土壤水分技术参数水分单位:﹪(g/100g);含水率测试范围:0-100﹪;误差小于0.5% 
12.土壤中*N、P、K三种养分一次性同时浸提测定、科学*施肥量(*速测行业标准起草者) 
13.肥料中氮(N)、磷(P)、钾(K)等养分同时、快速、准确检测(技术) 
14.测试速度:测一个土样(N、P、K)≤18分钟(含前处理时间,不需用户提供任何附件) 
15.同时测8个土样≤1小时(含前处理时间) 
16.仪器尺寸:43×34.5×19cm,主机净重:5.1kg 
四、测试速度: 
测一个土壤样品(N、P、K)≤18min,同时检测三个土壤样品(N、P、K)≤30min; 
测试一个单质肥样品≤30min,测试一个复合肥样品≤40min,测试一个有机肥样品≤60min。 
五、测试误差: 
土壤误差≤5%;肥料单项误差≤0.5%,氮磷钾三项误差≤1%。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化工机械设备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化工机械设备网,https://www.huajx.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