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产品

  • 行业产品

上海奥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上海奥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技术文章>你所需要知道的关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事
技术文章

你所需要知道的关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事

阅读:32发布时间:2022-8-23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下面我们来仔细说说其发展历史。
  分光光度法始于牛顿( Newton)。早在1 665年牛顿作了一介坛人的实验:他让太阳光透过暗室窗上的小圆孔,在室内形成很细的太阳光束,该光束经棱镜色散后,在墙壁上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色带就称为“光谱”。顿通过这个实验;揭示了太阳光是复合光的事实。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发展历史
  1815年夫琅和费(J. Fraunhofer)仔细观察了太阳光谱,发现太阳光谱中有600多条暗线,并且对主要的8条暗线标以A、B、C、D…oo。H的符号。这就是人们较早知道的吸收光谱线,被称为“夫琅和费线”。但当时对这些线还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
  1859年本生(R.Bunsen)和基尔霍夫(G.Kirchhoff)发现由食盐发出的黄色谱线的波长和“夫琅和费线,;中的D线波长*一致,才知一种物质所发射的光波长(或频率),与它所能吸收的波长(或频率)是一致的。
  1862年密勒( Miller)应用石英摄谱仪测定了一百多种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他把光谱图表从可见区扩展到了紫外区,并指出:吸收光谱不仅与组成物质的基团质有关。接着,哈托莱( Hartolay)和贝利(J3alley夕等人,又研究了各种溶液对不同波段的截止波长。并发现吸收光谱相似的有机物质,它们的结构也相似。并且,可以解释用化学方法所不能说明的分子结构问题,初步建立了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以此推动了分光光度计的发展。1918年美国国家标准局研制成了世界上夕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不是商品仪器,很不成熟)。此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士很快在各个领域的分析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朗伯( Lambert)早在1 760年就发现物质对光的吸收与物质的厚度成正比,后被人们称之为朗伯定律;比耳( Beer)在1852年又发现物质对光的吸收与物质浓度成正比,后被人们称之为比耳定律。在应用中,人们把朗伯定律和比耳定律联合起来,又称之为朗伯—比耳定律。随后,人们开始重视研究物质对光的吸收,并试图在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面予以使用。因此,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以比耳定律为理论基础的仪器装置。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后,美国Beckman公司于1945年,推出世界上一台成熟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商品仪器。从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仪器和应用开始得到飞速发展。

化工机械设备网 设计制作,未经允许翻录必究 .      Copyright(C) 2021 https://www.huajx.com,All rights reserved.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化工机械设备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