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一、电缆导体生产工艺
1、导体设计
光伏系统所用电线电缆,均以单根线芯为主。导体应符合 2Pfg 1169/08.2007及 EN60228的规定,外观应光滑圆整,无单线背线、抛股等现象,一般采用多根镀锡铜单丝精绞而成,而不采用股线复绞结构。为避免恶劣的天气因素(风吹、雨雪冲击等)而影响到使用寿命,我们研究了多种单丝排列结构的稳定性,终决议多根单丝束绞时结构采用正规排列结构。导体束绞结构参数见表1。
光伏组件使用多的规格是2.5mm2(AWG14)和4mm2(AWG12),分别用于薄膜硅电池组件盒多晶硅电池组件。同心式绞合导体圆整性好,有利于减小绝缘厚度盒电缆外径,但生产效率低;采用半同心式或光滑束绞结构(smooth bunch designs,又称单向同心绞,即各层绞向和节距相同,一般为左向绞合),已可得到绞线截面稳定、外形近于圆整的导体。绞合节距控制在16~20倍绞合导体直径之间。减小导体绞合节距虽有利于得到紧凑、拉伸强度高的绞合导体,但不利于电缆的弯曲性能。生产厂家往往采用更多单线提高柔软性,例如标称截面为2.5mm2和4mm2的绞合导体分别采用50根直径为0.25mm盒56根直径为0.30mm的单线绞合而成;或者单线采用第6类导体。
2、导体节距设计
在单丝束绞时,每层的节径比参数选取很关键,直接影响到导体结构的稳定性,依据束丝设备参数,结合多次束绞导体得出的经验数据,我们采用了节径比“加2规律”,即:从外层向内,每层节径比依次为9、11、13、15、17、19、21、23、25……。这样的导体外观光滑。结构稳定、有弹性。
3、模具的选配
束绞单丝模具的选配很关键,直接关系到导体的外观质量,从而影响到电缆的性能。模具孔径偏大,会造成单丝跳丝,节距不均匀,导体不圆整,导体外径波动比较大;而模具孔径偏小,会导致单丝拥堵,丝径变细,拉断,穿丝难,甚至出现导体呈竹节状,锡层脱落,直流电阻不合格。经过多次计算、试制,我们选配模具时,选择模具孔径尺寸为理论计算导
体外径的1.05——1.l倍。这样绞合出的导体,表面光亮、节距均匀,导体外径圆整、均匀,无跳丝、毛刺、断丝、拉细现象。
4、张力的控制
导体束绞时,必须给单丝和芯线施加张力,且每根施加张力要均匀,张力过大容易出现单丝拉细、拉断;张力过小,单丝容易跳丝,节距不均匀,结构不紧凑。张力不均匀会导致束绞导体上单丝呈蛇形。张力的调节,需要根据绞线设备及放线架的情况现场而定。
5、导体隔离层
根据生产、客户需求,导体外可以绕包隔离层,隔离层必须是低烟无卤材料,适用环境条件与绝缘、护套材料相匹配,我公司规定10mm2及以上导体绕包隔离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