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祥:我国装备制造业加快自主研发能力建设是关键
- 2013年03月14日 10:32 化工机械设备网 浏览次数:1238
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整理: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告诉媒体,我国已成为世界装备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却也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尤其是在装备方面,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开始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装备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制造产业,由海外开始陆续收回至本土,并采取了很多鼓励政策,如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鼓励投资商、制造商回归本土。
“由于他们本身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市场营销优势和品牌优势,再加上政策扶持,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来说,是一个极大挑战。”王瑞祥指出,当前,新兴经济体也在加快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来吸收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一部分制造能力,和我国争夺市场、争夺投资。如果我们缺乏应有的敏感和危机意识,应对不当,贻误时机,不但无法改变现有的大而不强的被动局面,而且还会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可能落伍于部分发展中国家。
王瑞祥说,当前先进技术靠引进、产品靠进口依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严酷现实。机床、发动机、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均需要从国外引进。其中,数控机床90%进口,数控系统95%进口,仪器仪表70%进口。在基础零部件领域,为数控机床配套的功能部件70%需要进口,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齿轮箱、2.5MW以上的风电齿轮箱、大型煤机齿轮箱、高速列车制动器、大型盾构机的电液驱动装置等几乎全部进口。虽然在船用柴油机方面我国与国外先进企业开展了合资、合作生产,但关键核心技术和品牌依然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我国仍未摆脱“打工式”的加工制造地位。
王瑞祥强调,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来说,关键的还是加快自主研发能力建设。国家要想办法一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另一方面要整合资源,组织技术攻关。“目前,我国的科研院所力量还非常分散,应该在整合集中方面想办法,大专院校也应该考虑如何参与进来。我相信几方面的力量组织在一起,我国一定能够逐步攻破技术瓶颈,突破装备制造业国外企业垄断市场的现状,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处于价值链和产业链核心环节,能够提升整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
(来源:中国机械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化工机械设备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