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设计、建筑行业设计、矿山设计等多项工程设计资质,已成为大型综合设计企业。
“收购吉林冶金设计院对我们意义很大。”才让表示,由于中国钢研除了自主产业以外,还需要成果转化,即工艺技术转变成装备,变成生产线,这就需要资质和体系,由于中国钢研没有这种设计资质,通过收购吉林冶金设计院后,,资质问题解决了,第二,物化过程中系统的方法和专业队伍也有了。
才让表示,重组完成后,吉林省冶金设计院成为中国钢研的控股子公司,中国钢研持有51%的股权实现控股,通钢集团持有20%的股权,管理层自然人持股比例为29%。收购后,中国钢研增加了冶金行业设计资质、建筑工程设计资质,可形成一套完整的工程设计体系和队伍,将大大推动全集团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市场转化,对中国钢研集团做强做大意义重大。与旗下金自天正(600560)、新冶集团在冶金工程方面形成了优势互补和无缝链接,而吉林省冶金设计院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对于市场传闻中国钢研与北京有研的重组,才让表示,“按照国资委要求,两家去年有接触,但是近没有接到进一步指示,至于下一步如何,还要看国资委的统一部署。我们得到的消息是,央企重组要数量服从质量,成熟一家做一家。”
才让表示,在“十二五”战略当中,我们决定走以自主发展和收购兼并并举的道路。过去我们是谨慎积极地推进兼并重组,现在是积极谨慎地推进。现在,集团确定两条腿走路,资本运营力度要大,收购兼并要快,重组吉林冶金设计院就是其中之一。
他表示,十二五时期,中国钢研将集中资源,内部整合,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做大做强金属新材料领域,冶金工艺技术、工程与装备领域,冶金分析测试领域,适当拓展,形成有限相关多元化、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业务布局。增长方式上,从自我积累的投资新建为主向投资新建与兼并重组并重转变。
才让说:"近一个世纪来,技术创新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但熊彼得的基本观点并无根本变化,一句话,技术创新不单纯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范畴的概念,是指在经济生活中引入某种新的东西,是一个技术经济一体化的连续过程。研究开发不等于创新活动。因此,目的性、效益性和市场性是技术创新的要旨。在技术创新中要抛弃以往的那种走自力更生、大而全的道路,而应采取系统集成的模式。现有的科技成果已相当丰富,当前面临的许多科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集成现有的技术加以解决。自主创新决不意味着要封闭起来自搞一套,必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前进。"
(来源:中国化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