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江苏省国家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优秀案例 | 高端纺织集群案例分享
2025-11-21 08:56:31“江苏工信”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407 我要评论
高端纺织集群
10万锭纺纱柔性化生产智能工厂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
(一)
企业简介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是江苏省消费品领域重点企业,深耕纺织行业,拥有悠久发展历史与深厚行业积淀。公司注重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构建完善的生产、研发与销售体系,产品涵盖多种纺织消费品,凭借稳定质量与优质服务,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2022—2024年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显著。
(二)
核心技术突破
核心技术聚焦纺织行业智能化,突破纺织生产全流程数字化控制技术,实现纺纱、织造等环节精准管控,工序自动化率从60%提升至90%。开发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应用机器视觉与AI算法,实现产品缺陷快速识别与分类,检测效率提升80%,漏检率降至0.5%以下。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生产各环节数据,实现400+台设备联网、数据贯通与智能调度,数据传输延迟低于100ms。
(三)
工厂特色亮点
1.纺纱产业全面突破智能工厂建设的突破、提升智能化装备水准
借鉴数字化纺纱车间建设的成功经验,实施智能纺纱工厂建设,全部设备采用数字化、智能化配置,并在原先数字化纺纱车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提升,重点在提升远程交互控制能力和反馈、反控能力,争取借助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生产和管理系统EMS的智能化。与此同时,探索将智能化的生产管理系统和ERP系统深度融合,争取实现智慧化纺纱工厂的突破。
2.建设企业管理云平台,实现ERP和MES深度融合,并扩展成行业资源整合平台
在大生工业园建设中央计算机控制中心,升级组建企业管理云平台,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将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向纵深推进,全方位系统推广实施两大管理系统:一是面向生产制造层面的制造执行系统(MES)、自动监测和动态精细化管理系统;一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并在企业管理云平台上实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加以集成应用,形成完整企业指挥系统。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在纺织行业生产制造、供应链环节、物流环节,推广使用条形码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现全产业链实时、远程、在线控制,并作为过程控制纳入企业管理云平台,与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实现智能工厂的突破。
3.提升产品档次,引领消费潮流,打造“大生”品牌,满足市场高档化需要
智慧纺纱工厂集中用于生产差别化纤维、高技术纤维和生物质纤维等技术先进、产品附加值高,利用多种生态环保纤维的不同特性,研究多种纤维的科学组合技术和新型集成纺纱机制造技术。集团产品要顺应国际环保新潮,体现“绿色纺织品”概念,逐步达到和获得环保标志(绿色标志)、生态纺织品标志,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绿色产品、生态产品的需求。
4.纺织主业全面集聚,实现节能减排增效,提升大生工业园区综合效能
本项目在大生工业园区多期技术改造形成的基础配套能力上,对现有配套设施加以合理调整,发挥综合效应,达到规模经济性,大大降低单位生产能力资源占用比例,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5.产品的先进性
本项目产品作为高档面料原料,终端与国内外知名品牌优衣库、无印良品、雅芳婷、东帝兴等合作,拓展在高新材料、高端技术、产品品牌、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的合作,增强创新能力,推动产品换代升级。集团自己的织造业直接消化本项目产品,自用纱织造的服装面料产品下游客户大都为制作阿迪达斯、雅戈尔、溢达等国际一线服装品牌厂家;生产的家纺面料供给罗莱、凯盛、金太阳等家纺品牌,天丝类纯纺、混纺、交织家纺面料成为公司的特色产品。本项目产品根据其不同功能特性,可广泛用于服装、家纺、家居及医药卫生等不同领域。产品不仅具有天然纤维的吸湿透气、柔软舒适的功能,同时可赋予润肌养肤、抑菌、防紫外线和易于生物降解等多种功能特性。该项目技术及产品的研发、设计均为企业自主完成,生产所需成本较低,在市场竞争中有着技术、质量、价格的优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主导能力,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大。
(四)
主要成效
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从80万元/人增至112万元/人,增幅40%;产品研制周期从60天缩短至42天,缩短30%;不良品率从3.5%降至1.4%,降幅60%。运营成本有效降低,通过智能管控年节约成本超1500万元,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达到绿色工厂标准。数字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加快,带动纺织行业智能化转型,获得10余项专利,行业竞争力持续增强。
聚酯纤维多工艺段柔性并行智能工厂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
企业简介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世界500强恒力集团化纤板块核心主体,属大型民营企业。作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涤纶民用与工业用纤维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工业用纤维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主导参与36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累计承担近3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二)
核心技术突破
核心技术聚焦化纤智能化生产,自主研发HENGLINK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多系统数据壁垒实现一体化管控;突破192位熔体直纺线柔性化改造技术,建成全球最大纤维柔性生产线,支持多品种快速切换;联合开发化纤全流程智能化设备,突破机器视觉、仓储模型及精准定位等技术,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
(三)
工厂特色亮点
1.自主开发HENGLINK工业互联网平台
恒力化纤携手苏州恒力智能科技,自主打造HENGLINK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基于企业需求,自主设计数据结构、应用场景及核心流程,确保业务独立性和可控性。相较于第三方平台,HENGLINK更精准满足核心需求,避免服务不匹配问题。
2.差别化聚酯纤维智能制造工厂
恒力化纤智能工厂打破原有厂房与设备局限,全厂整体规划。基于国际一流的纺丝设备,配套新增自动清板、自动落筒、智能外检、自动包装及立体仓库等多套智能制造装备,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数字化与智能化,构建化纤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管理体系。完成了百万吨级差别化聚酯化纤工厂的智能化改造,树立了超大规模纺丝工厂智能化转型的行业典范。
3.柔性复合纤维智能生产线
集成“熔体直纺+切片纺”技术,建成全球最大柔性化生产线,可灵活适配多品种、小批量定制需求,高效产出FDY、POY及复合丝等多种功能性纤维产品;搭配在线智能外观检验系统,实现丝锭质量全程监控与精准分级,兼顾生产灵活性与品质稳定性,完美平衡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需求,引领行业柔性制造新范式。
(四)
主要成效
关键指标成效显著,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联网率均达100%,生产效率提升14%,产品不良品率下降49%。运营层面,库存周转率提升80%,单位产值综合能耗降低13%,碳排放量下降18%,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15%。恒力化纤智能制造模式引领行业内50余家企业智能化升级,同时带动国内智能制造装备迭代升级,推动了产业链协同发展。
来源:省工信厅信息化发展处
编辑:刘敏
审核:李斌
终审:肖云科
原标题:2025年度江苏省国家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优秀案例 | 高端纺织集群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