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化工机械设备网>新闻首页>展会报道

“哈洽会”开幕!大庆石化产品亮相中国石油展区,助力国计民生!

2025-05-19 10:49:17中国石油报微信公众号阅读量:2246 我要评论


  5月17日,第三十四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哈洽会”)开幕,中国石油驻黑龙江省企业携170余种产品精彩亮相。
 
  哈洽会历经35年发展已成为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重要开放合作平台,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促进国际经贸往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届哈洽会吸引了3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3个省区市的1500多家企业报名参展。
 

 

  中国石油展位位于省市区和大企业展区,面积180平方米,参展主题为“开放创新・助力东北振兴”。展位分4个单元,分别展示中国石油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能源技术创新成果、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成果,以及助力东北振兴的实践成效,充分彰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央企担当。
 

 

  据悉,中国石油在黑龙江省拥有6家大型企业,本次参展企业涵盖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大庆油田以国内首套高温高压条件岩石孔隙度渗透率测量仪、智能塔架机2个落地大型展品、宽幅潜油电泵机组、全金属可溶桥塞等3个展台产品为载体,集中呈现其在油气勘探领域的硬核实力。大庆石化带来的炼油特色产品、化工新材料等多链条产品,广泛融入百姓衣食住行生活场景。哈尔滨石化通过多块展板,回顾近年来在绿色生产、精细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黑龙江销售以精玉白酒、五大连池泉韵矿泉水等8大类商品组成民生“产品矩阵”,成为展位人气焦点。
 

 

  通过参与哈洽会,中国石油旨在服务国家战略,展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新成效,进一步拓展国际国内合作,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为推动能源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繁荣贡献力量。
 
  咱们中国石油展区
 
  集合了大庆油田、大庆石化
 
  哈尔滨石化、黑龙江销售等
 
  多个驻黑龙江地区分公司
 
  100多项产品
 
  都有哪些亮点?
 
  一起去看看
 
  第一站:国之重器,能源担当
 
  一座壮观的沙盘,展示了中国石油从勘探、采油到炼化、销售“全产业链”:我国首口万米深井——深地塔科1井以“深度”触摸着钻探科研的高峰;太阳能电池、风车阵列,践行着中国石油向“绿”转型的脚步;油、气、电“三合一”加油站正用优质全面的服务,为人民幸福赋新能……
 

 

  展柜上,各种石油开采“黑科技”装备目不暇接。比如,大庆油田的潜油电泵系列产品,在海外市场中技术与服务一流,为客户赋予更加充沛的发展动能;自主研发的全金属可溶桥塞、耐酸可溶桥塞等系列产品,堪称开采页岩油的“利器”,以先进的技术,满足了非常规储层大规模压裂的高难度需求。

 

  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石油持续深化国际能源合作,被誉为“北极圈上的能源明珠”的亚马尔LNG项目,成为中俄能源合作的典范。
 
  第二站:衣食住行,普惠民生
 
  石油能“变”成什么?大庆石化和哈尔滨石化展区就能给出答案,绝对超出你的想象!我们不仅仅能生产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液化气等燃料能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更能将石油精深加工,以“化纤”的形态,成为你身上穿的衣服、脚下踩的地毯;也能以“聚乙烯”的模样变成人们手中饮料、果冻的塑料杯瓶,房屋里的地热暖管、塑钢窗,甚至加工成新能源车的锂电池隔膜材料。
 

 

  展台上只是化工产品的“冰山一角”,中国石油正在加速推动化工产业链深度延伸,让石油“变幻”出更加多样的化工产品,为我国农业、工业、制造业充能助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普惠国计民生。
 
  第三站:为美好生活加油
 
  昆仑好客“U-smile”的标识,相信每个有车一族都不陌生。黑龙江销售分公司的展示区精心遴选8大类155款商品,既有新疆大枣、牛肉,还有辽宁海鲜干货、湖南辣货等地域特色美食,更重磅推出热销的精玉白酒、五大连池泉韵矿泉水、九珍十八品、五常大米等龙江地标产品。昆仑好客品牌矩阵全面覆盖家庭食品、汽车用品等消费场景,以“人·车·生活”生态圈为核心,展现了中国石油服务地方经济的多元价值。
 

 

  用心服务,真心奉献。小编也忍不住打个广告:来中国石油加油,享受“一站式”人、车、生活体验,我们不仅为车加油,更用好产品,为您的美好生活加油!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