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上偏振探测系统助力光通信与仿生视觉
2025-04-07 11:34:35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阅读量:18426 我要评论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光通信和人工视觉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推动着从通信到医疗、从安全监控到自动驾驶等众多领域的变革。然而,传统偏振光检测技术存在的固有缺陷——体积庞大、制造复杂以及成本高昂——已成为制约相关领域技术迭代的核心瓶颈。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黎大兵研究员、李绍娟研究员团队提出一种突破材料各向异性限制的全新策略,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全二维材料的片上偏振敏探测系统,在红外波段实现了超过60的各向异性光电流比,达到实用化应用需求,并展示了其在光通信与仿生视觉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为长期以来高集成度、高性能、多功能光电系统的研发需求提供了一条极具潜力的技术路径。
相关成果以标题为“Versatile on-chip polarization-sensitive detection system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artificial vision”发表于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5-01744-x)。
文章第一作者是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刘志林博士研究生,通信作者是李绍娟研究员,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图1:a.传统的偏振探测技术;b.现有的二维材料基偏振光探测器的概述及其局限性;c.偏振探测系统的示意图及应用展示。

图2:基于偏振探测系统的红外偏振通信、偏振成像与识别的概念验证应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