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延林/苏萌团队在印刷胶体晶体的多维共振性质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02-14 11:36:38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阅读量:16364 我要评论
胶体晶体由周期性排列的颗粒构成,可以产生强烈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在成像、显示、传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共振性质的精细调控通常需要多个微纳结构参数的同时优化,过程复杂且难以满足多功能、多通道光学器件集成的应用需求。因此,探究简单、便捷的新策略,实现胶体晶体的多维共振性质的协同调控至关重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化学所绿色印刷实验室宋延林/苏萌团队开展了胶体晶体结构可控印刷和光学性质调控与应用的研究,采用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可控制备了一系列多材料、多维度的胶体晶体结构,系统地调控了其衍射、散射、反射等光学特性,推动发展了胶体晶体结构在蛋白质、外泌体、病毒、细菌等生物标志物的可视化检测(Chem. Rev.,2022,122,5144;Adv. Mater.,2023,35,2211363;Adv. Mater.,2024,36,2304935;J. Am. Chem. Soc., 2024,146,19239)。
最近,该团队结合界面转移和可控蒸发的策略,精细印刷制备了二元胶体晶体结构,实现了多维共振性质的便捷调控,并应用于细菌的高对比度成像。他们通过调控胶体墨水的溶剂组成对二元纳米颗粒的结晶过程进行控制,制备出多种形貌的二元胶体晶体结构。研究发现,二元胶体晶体结构中存在临界尺寸,可以实现多维共振性质的协同调控。当胶体颗粒尺寸小于临界尺寸时,可以独立地调控晶格共振的强度;反之,则可以影响晶格共振的波长。该二元胶体晶体有强的光限域效应,可用于细菌成像。与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相比,无需染色即可将色差提高一个数量级,从而可以灵敏准确地监测微生物。该方法可以简单有效地调控胶体晶体的多维共振性质,有望促进信息显示、生物检测等多功能光学器件的开发。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J. Am. Chem. Soc., 2025,jacs.4c14185(DOI: 10.1021/jacs.4c14185),文章第一作者是博士生杨旭,通讯作者是宋延林研究员,苏萌研究员和张泽英助理研究员。

印刷多维共振协同调控的二元胶体晶体用于高对比度成像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德清课题组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发展了侧链末端含氟代芳基叠氮的新型聚合物半导体交联剂,研究为光刻加工柔性集成电路提供了可能的材料设计思路。
- 2025-02-14 11:36:38
- 19065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