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于伟泳教授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5-01-20 11:43:33山东大学阅读量:18250 我要评论
近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于伟泳教授联合鲁东大学张树芳教授,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一种通过水相原位聚合链缠结凝胶SnO2结构作为电子传输层,提升PSC光电转换效率效率和铅吸收能力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以“A Chain Entanglement Gelled SnO2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for Enhanced Perovskite Solar Cell 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 Lead Capture”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周禹辰、何正言为共同第一作者。 


图1. 水相自聚合的DAES与LiCl结合,引入PVP后构建链缠绕凝胶结构
PSC在电子传输层的设计和优化方面一直面临挑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方法,将3-[[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二甲基铵]丙烷-1-磺酸(DAES)在水相中的自聚合、LiCl的催化作用与盐析效应结合,并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链缠结结构的聚合物链,从而构建了链缠结网络凝胶(图1)。基于此,采用化学浴沉积法,通过水相原位聚合成功制备了链缠结凝胶SnO2(G-SnO2),并将其应用于PSC中的电子传输层。

图2. 基于G-SnO2的PSC实现器件性能与铅吸收能力的提升
基于这一新型G-SnO2结构的PSC展现出24.77%的功率转换效率,并且在2100小时的空气暴露后,保持了83.3%的初始效率。研究还发现,G-SnO2能够给出更多的C=O和S=O活性位点,从而显著增强钙钛矿层的铅吸收能力(图2)。这一策略为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提供了新方向,展示了G-SnO2结构在高效稳定器件中的巨大潜力。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大学-慕尔斯钙钛矿联合实验室的资助。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自然》发文!西安交大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如何在保持高转换效率的同时,确保电池的长期稳定性,始终是制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商业化应用的重大挑战。- 2025-01-20 11:43:33
- 15004
-
卤化物钙钛矿由于其软晶格和相对较弱的键,在太阳能电池运行过程中容易降解,即使通过封装来隔离水分和氧气,钙钛矿在热、光照和电场下的不稳定性仍然是商业化之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2025-01-20 11:43:33
- 19846
-
广州能源所等在缺陷钝化机制与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中获进展
钙钛矿表面和晶界处的陷阱状态是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PSC)进一步商业化的主要障碍之一。- 2025-01-20 11:43:33
- 265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