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旺宝明通
当前位置:化工机械设备网>新闻首页>政策法规

布局氢能产业,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

2022-10-24 14:59:21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阅读量:561 我要评论


导读: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三步走”布局布局氢能产业,抢抓氢能产业发展关键机遇期,促进吉林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化工机械设备网 政策法规】吉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能源资源禀赋条件优越,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为发展氢能奠定了 良好的资源基础。2022年10月1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抢抓氢能产业发展关键机遇期,促进吉林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分为2021- 2025年、2026-2030年、2031-2035年3个阶段实施,以 “三 步走”方式,按 “一区、两轴、四基地”布局氢能产业,打造 “中国北方氢谷”。
 

       近期 (2021-2025年)将逐步构建氢能产业生态,产业布局 初步成型,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到2025年底, 打造吉林西部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化供应基地、长春氢能 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基地,逐步开展横向 “白城-长春-延边”氢 能走廊建设。
 
  中期 (2026-2030年)计划全省氢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链布局趋于完善,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到2030年,持续强化 和发挥吉林西部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化供应基地、长春氢 能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基地引领作用,推进吉林中西部多元化绿色 氢基化工示范基地、延边氢能贸易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 “白城-长春-延边”“哈尔滨-长春-大连”氢能走廊建设,初 步建成全省立体氢能网络。
 
  远期 (2031-2035年)将我省打造成国家级新能源与氢能 产业融合示范区,在氢能交通、氢基化工、氢赋能新能源发展领 域处于国内或国际领先地位,成为全国氢能与新能源协调发展标 杆和产业链装备技术核心省份, “一区、两轴、四基地”发展格 局基本形成,氢能资源网格化布局延伸全域,提升通化、白山、 延边等地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依托延边氢能贸易一体化示范基 地,“哈尔滨-长春-大连”氢能走廊,开展相关能源化工产品 和装备向国内外销售,打造国内氢基产品贸易增长极。
 

       为此,吉林省将加快实施风光消纳规模制氢工程、工业领域规模用氢工程、多元应用生态构建工程、高效便捷氢能储运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工程、氢能技术机制创新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具体而言:
 
  在实施风光消纳规模制氢工程时,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设,提高氢源保障;推进新型电解水制氢项目试点示范,提升耦合能力; 探索全域协同制氢赋能新发展模式,打造发展样板;依托绿电交易探索省内电力跨市制氢,优化氢源配置。
 
  在实施工业领域规模用氢工程时,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合成氨示范,初步打造绿色化工产业;建设二氧化碳耦合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打造绿色循环示范标杆;建设国际领先氢基化工产业基地,打造可再生能源制氢高价值应用;推动吉林省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差异化优势。
 
  在实施多元应用生态构建工程时,推动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开展氢能公交、物流车、观光车为主的道路交通应用; 推动加氢服务网络建设,围绕重点城市打造加氢网络,优化初期示范保障;推动能源领域氢能应用,试点示范氢燃料电池供电供热,提高灵活保障能力。
 
  在实施高效便捷氢能储运工程时,构建高效便捷的高压气氢储运体系,满足先发需求;有序开展多元化储运技术应用探索,打通横向走廊;建设高水平液氢、液氨储运项目,打造多元化输运;逐步推进纯氢、掺氢网络成型,具备跨区输送应用能力。
 
  在实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工程时,推动电解槽和氢能车辆装备企业落地,初步构建氢能装备产 业链;加快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逐步推进配套能力建设;依托装备基地加快补链强链,形成上中下游配套产业体系;开展高水平产业链合作,打造产业发展内循环;推动自主化氢能装备出口,开拓国际市场外循环。
 
  在实施施氢能技术机制创新工程时,搭建氢能产业科研创新平台,凝聚发展动能;搭建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助力氢能协同创新;建立氢能检测服务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产学研协同发力降低创新成本,加速成果转化;争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实验室落地,提高创新能力。
 

       (全文详见附件)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