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旺宝明通
当前位置:化工机械设备网>新闻首页>热点关注

重金属污染防控升级 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迎机遇

2022-03-16 17:36:02化工机械设备网阅读量:352 我要评论


导读: “十三五”时期,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同时应该看到,一些地区重金属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重金属污染防控任重道远。

  【化工机械设备网 热点关注】 “十三五”时期,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同时应该看到,一些地区重金属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重金属污染防控任重道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为进一步强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控制,有效防控涉重金属环境风险,生态环境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以下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5%,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较快提升,重金属环境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推进治理一批突出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到2035年,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控制度和长效机制,重金属污染治理能力、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和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重金属环境风险得到全面有效管控。
 
  同时《意见》特别指出,要健全标准,加强重金属污染监管执法,其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重金属污染物标准体系。包括,研究修订铅锌、电镀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制定出台废水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安装、运行、验收技术规范。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化工污染成为重大污染源。苯、酚、磷类有机污染及镉、砷、铅、铬、汞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在对空气、水体造成污染的同时,也成为土壤中长期存在的“毒瘤”。业内人士指出,重金属无论是污染水体,还是污染大气,最终都会回归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自然资源,事关家家户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美丽中国建设。然而,相比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其隐蔽性、潜伏性、长期性、不均匀性和不可逆转性,成为了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最难缠的“看不见的敌人”。
 
  因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则很难恢复,治理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于土壤污染防治处于“后知后觉”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缺乏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估的重视,没有及时对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展开调查评估。
 
  于是,国务院于近日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为期四年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面掌握我国土壤资源情况。这是自1979-1985年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后,时隔近四十年后的又一次大摸底行动。
 
  自“土十条”实施以来,国家对土壤保护和土壤修复的工作日益重视,确定了2050年实现土壤环境全面改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宏伟目标。作为做好土壤污染防治、质量评估的基础,土壤监测必然提速。
 
  可以说,土壤监测是贯穿至土壤污染防治始终的。在初期基础性工作中,土壤污染状况以及污染地块分布调查需要监测先行,从而摸清“家底”。因此,土壤质量亟待全面“体检”,给土壤监测仪器仪带来的机遇不可小觑。
 
  土壤监测体系建设作为环境污染治理的手段之一,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为相关部门开展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然而,仅凭监测体系对土壤治理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治理现状。在此背景下,土壤检测仪器仪表行业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相关仪器企业不断创新研发,在土壤检测技术和检测仪器的研发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比如某仪器企业借助已有的技术积淀,结合自身优势,推出土壤重金属快速检测仪、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检测仪器,可应用于土壤样品快速筛查、痕量元素精确测定。
 
  某仪器企业基于全面的质谱、色谱、光谱等核心分析检测技术,提供配置了无机元素检测、有机污染物检测、前处理设备等土壤监测设备的全套土壤检测解决方案,结合国内实战经验丰富的移动实验室,满足土壤样品的现场快速筛查与检测需求。
 
  然而,土壤污染修复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我国的土壤修复市场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相关技术还处于研发和产业化阶段。国内从事土壤污染修复的企业存在着小而不强、多而不精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我国土壤污染修复的发展速度。
 
  未来,土壤污染防治还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持续“加力”,建立健全的土壤监测体系,为环境治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土壤污染治理进程将不断推进,土壤污染恢复工作将取得更好的成效。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