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未来5~10年,中国医药装备水平或与欧洲平分秋色
2021-11-19 08:35:08制药网 阿多阅读量:425 我要评论
【化工机械设备网 市场分析】回看医药装备行业过去的10年:自2010版GMP实施以来的5年内,我国医药装备加速更新换代,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在新版GMP认证大限结束后,一致性评价、集采等医改政策推进,倒逼制药产业升级,同样给医药装备行业带来了新一轮机遇。因此,过去10年可以说是该行业飞速发展的10年。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医药装备大国,市场上的装备种类繁多,且规格齐全,基本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部分技术水平已达到、甚至超过国外的产品。但由于起步晚,加上技术经验薄弱,国产医药设备的整体水平与欧美、日等国家的医药设备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业内看来,10年前,中国医药装备和欧洲的差距在30年以上,预计5~10年后,中国医药装备会和欧洲平分秋色。
从差距来看,国产设备与欧洲设备相比,主要体现在原创技术、产品质量以及品牌效应三个方面。业内认为,这些也是未来10年内国产医药设备企业需要发力的方向。
其一,国产医药装备原创技术缺乏,部分核心技术、零部件长期以来依赖进口,存在受限于人的局面,也难以占有稳定的市场份额。这主要是因为国产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在研发环节难以投入大笔费用,使得行业整体创新水平不高。另外,过去我国医药装备行业也欠缺一些合理、稳定的针对国产设备研发的激励政策,科研人员对国产设备的自主研发缺少兴趣或浅尝辄止,使得国产医药设备整体研发基础薄弱。
其二,国产医药装备产品质量不高、性能不够稳定,多以低水平、重复生产为主,在市场上尤其是中高端市场上缺乏“话语权”。拥有充足经费的药厂采购者们往往倾向于采购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进口设备。
其三,国产医药装备品牌效应不够。由于国产化医药装备的标准、规范尚不健全,一些药机企业只能自行摸索打造设备,在缺乏具体参数的情况下,国产医药装备的品牌力度远不及一些国际品牌。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三大瓶颈问题呢?业内认为根本还是得解决人的问题,要建立与先进生产手段相匹配的员工队伍。
制药装备属于复杂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药学等多方面领域。为了夯实研发基础,提高原创技术水平,就需要培养和锻炼一批基础扎实、立足于科学前沿、掌握所涉足领域知识的高素质、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同时,企业也要磨合研发团队,努力学习“工匠”精神,才能钻研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国产医药装备。
此外,也需要相关的、持续的激励政策,鼓励支持国产医药装备企业深入研发原创产品。据了解,由于资金费用不足,很多企业只是生产、改进和销售那些在市场上受欢迎的仪器,通过提高数字化和自动化程度、增加部分功能、改进外观设计等方式来获得用户青睐。这种小修小改,和原创级别相比,又如何能相提并论呢?
近年来,可以看到以楚天科技、东富龙等为代表的药机企业都紧抓市场机遇,逐年加大研发投入,同时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立,努力提升国产医药装备的创新水平。此外,制药装备行业的标准正不断完善,鼓励支持高端制药装备发展的政策也在持续出台。对此,笔者认为,国产医药装备企业应树立信心,补上三大短板,先赶超自己,再与进口设备相媲美,加快国产替代进口的进程,助力国产医药装备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原标题:业内:未来5~10年,中国医药装备水平或与欧洲平分秋色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显示,包括睿智医药、海翔药业、美年健康、蓝帆医疗、光正眼科、吉林敖东、亿帆医药等至少10家以上药企赶上了2022年半年报披露“末班车”。
- 2021-11-19 08:35:08
- 4340
-
8月23日,有10余家药企揭晓了半年度业绩,包括微芯生物、海正药业、天新药业、通策医疗、九州通、美迪西、圣济堂、三友医疗、拱东医疗、威尔药业、威高骨科等。
- 2021-11-19 08:35:08
- 3817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