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高等国产制药装备行业面临哪些挑战?
2020-01-14 08:54:56制药网阅读量:483 我要评论
【化工机械设备网 热点关注】制药装备行业是医药制造业的上游行业。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消费理念不断升级,医药行业得以不断发展,带动制药装备市场需求的增长。业内预计,到2020年,我国制药装备市场需求规模将超1800亿元。同时,在低端药机市场,目前国产制药装备基本实现进口替代,未来我国制药装备行业亟待朝着中、高等领域迈进,但前方路阻且长,需要通过重重关卡,方能实现“弯道超车”。
政策方面给予利好支持
制药装备行业的发展受政策方面的影响非常大。《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指出,到2020年,医药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大型企业关键工艺过程基本实现自动化,制造执行系统(MES)使用率达到30%以上,建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制药装备的参与。对此,该指南在推进重点领域发展中也提到了制药装备,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高等装备,鼓励重点发展缓控释、透皮吸收、粉雾剂等新型制剂工艺设备,大规模生物反应器及附属系统,蛋白质高效分离和纯化设备,柔性化无菌制剂生产线,连续化固体制剂生产设备,优良的粉体工程设备,异物光学检测设备,高速智能包装生产线,适用于特殊岗位的工业机器人等。
二是装备技术。具体提高制药设备的集成化、连续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包括发展系统化成套设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加强在线检测、在线监控、在位清洗消毒、高密闭和隔离等技术的应用,提高设备的自诊断、自适应和网络通信能力,改进设备的开放性和合规性等。
业内认为,在新版药品GMP标准下,以及制药装备行业标准的不断修制订和完善,《中国制造2025》以及《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的持续推进,预计我国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及中高等制药装备市场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抢先布局相关中高等制药装备领域的企业或具备优势。笔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不少制药装备企业积极布局,提高制药设备的连续化、自动化水平,并能够为药企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还有药机企业结合“4+7”政策下中标企业面临的产能、成本压力,打造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产能,从而减少企业的成本。
行业面临的几大挑战
虽然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药品需求不断增长,制药装备行业前景可观,并且在政策支持、进口替代加速的背景下,未来中高等国产制药装备市场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纵观目前国内制药装备企业的综合实力,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技术方面,国产制药装备整体缺乏核心技术。据了解,在GMP认证取消以后,药品生产监管将更严格,这也意味着,制药装备企业只有在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的稳定性、工艺的适应性符合药品GMP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相比较而言,研发生产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企业更具备优势,其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可追溯性方面更能受市场信任。这些大型企业在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会引着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加快升级的步伐。
资金方面,在国产制药装备行业尝试打破低端领域的过程中,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并且客户购买装备一般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企业需要垫支较大的资金数额。近年来,在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包括国内的大型药机企业都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不少药机企业在年报中提到成本上涨,给业绩带来的影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减税降费”的实施,药机行业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不少药机企业反映,该政策推行后,企业节省了大笔资金,可以用以研发创新以及改善员工福利。业内认为,国产制药装备行业朝着中、高等市场发展,离不开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品牌方面,近年来,随着国产制药装备行业的不断发展,部分国产企业凭借其在研发、生产、销售、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已经逐渐走向海外市场,也具备了足够的竞争力,获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和认可。但整体来看,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相比,由于国产企业基本为民营企业,规模小、品牌力度小,与进口品牌存在较大的的差距,不过随着制药装备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这种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
原标题:2020年,中高等国产制药装备行业面临哪些挑战?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显示,包括睿智医药、海翔药业、美年健康、蓝帆医疗、光正眼科、吉林敖东、亿帆医药等至少10家以上药企赶上了2022年半年报披露“末班车”。
- 2020-01-14 08:54:56
- 4340
-
8月23日,有10余家药企揭晓了半年度业绩,包括微芯生物、海正药业、天新药业、通策医疗、九州通、美迪西、圣济堂、三友医疗、拱东医疗、威尔药业、威高骨科等。
- 2020-01-14 08:54:56
- 3817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