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掀投资热 专家提醒警惕产能过剩
2018-08-16 09:40:22中国化工网阅读量:882 我要评论
【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 专家观点】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几年国内聚碳酸酯建设规模超过300万吨/年,仅2018~2019年计划投产的新装置就接近100万吨/年。“我国掀起的这轮聚碳酸酯热潮,让塑料界震惊,不明智的投资行为会扰乱市场,造成恶性竞争。”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理事长郑垲近日指出。
郑垲分析,聚碳酸酯产能的密集释放,一方面能大幅提高自给率,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新问题,产能增长率与需求增长率的不对等,以及大量同质化项目建设可能会导致行业整体产能过剩。
据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聚碳酸酯分会秘书长段庆生介绍,我国是近年来聚碳酸酯需求增长快的国家,且进口依存度一直很高。2012年以前,国内只有科思创和帝人两家万吨级以上聚碳酸酯生产商,占据了国内几乎全部产能份额。随后几年,国内企业努力尝试打破依赖进口的局面,中石化三菱、三菱瓦斯、浙铁大风、鲁西化工、万华化学等企业的新建装置逐渐投产。
根据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聚碳酸酯分会8月初发布的《2018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发展蓝皮书》,过去5年,我国聚碳酸酯产能高速增长,从2013年的48万吨/年增长至现在的94.5万吨/年,显著缓解了严重依靠进口的局面。随着新装置投建,预计到2022年国内聚碳酸酯产能将超过300万吨/年,年均增速可能达30%,产量也有望达到230万吨/年。此外,仅以在建装置统计,至2020年国内聚碳酸酯生产企业将达到14家,2022年将超过16家,产能分布将进一步分散。
那么市场到底需要多少聚碳酸酯呢?该《蓝皮书》指出,2017年国内聚碳酸酯消费量接近18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40%以上。预计未来几年,国内聚碳酸酯需求增速将维持在3%~5%,到2022年,国内聚碳酸酯需求量达到210万~220万吨。因此,未来几年我国聚碳酸酯净进口量会快速下降,自给率迅速上升,预计到2021~2022年达到供需平衡,并终转为净出口国。
聚碳酸酯分会提醒,未来几年我国聚碳酸酯产能可能呈“井喷式”增长,投资过热导致的产能过剩风险将显现。
今年5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也曾对聚碳酸酯提出预警。该报告指出,我国聚碳酸酯已连续4年保持了产能年均超过20%的增速,产能利用率也达到72.7%。但未来3年,国内聚碳酸酯项目集中投建,预计仅今年新增产能就达40万吨/年,且下游电子电器、建筑板材领域增长缓慢,传统光盘受新传播方式冲击,对聚碳酸酯的需求也持续萎缩。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科思创聚碳酸酯(PC)材料用于太阳能干燥设施,为农业提供支持
科思创支持开发太阳能干燥设施,使用轻质、透明和绝缘的聚碳酸酯多层板代替玻璃,这也能提供紫外线防护。- 2018-08-16 09:40:22
- 16902
-
扩大再生塑料生产能力!科思创物理回收聚碳酸酯专用生产线正式投产
科思创近日宣布,其全球首条物理回收(MCR)聚碳酸酯专用生产线已在上海一体化基地正式投产,每年将生产超过2.5万吨含有物理回收成分的高品质聚碳酸酯。- 2018-08-16 09:40:22
- 1896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