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化工机械设备网>新闻首页>编辑视角

石油老传统如何与时俱进

2015-10-27 10:31:13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阅读量:4147 我要评论


导读:石油工业有优良的传统,当年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奉献的精神到现在都在感染着我们,如何让这样的优良传统跨越时光的消磨,进入新一代石油人的心里,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  话题调查】石油工业有优良的传统,当年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奉献的精神到现在都在感染着我们,如何让这样的优良传统跨越时光的消磨,进入新一代石油人的心里,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多年来,中国石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石油工业优良传统。“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三个面向、五到现场”“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缝补厂精神”,以及三基工作、岗位责任制等老传统,不仅激励一代代石油人推动我国石油工业迅猛发展,而且在全国工业战线传播推广,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易时移。如今,企业面对的内外部环境都已发生巨变。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继承弘扬这些老传统,让其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如何不断融入新观念新思想、丰富新内涵新形态,在新时期发挥更大作用,推动中国石油良好形象重回公众视野?
  
  大庆石油会战期间,井喷时,由于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就用泥浆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跳进比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终于制服了井喷。
  
  钻井队施工中,通过机械设备和技术来实现废弃泥浆不排放,直接进行固液分离,实现废物利用,将分离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或重复利用,实现泥浆不落地。
  
  铁人跳泥浆池制服井喷,不仅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而且是石油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集中体现。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像铁人那样用身体搅拌泥浆已没有必要。现在,大庆
  
  石油人把艰苦奋斗的老传统用在创新上:大庆钻探15153钻井队在施工中,取消了多年使用的井场泥浆循环池,用新技术将分离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或重复利用。明年,这个方式将在大庆钻井三公司推广,真正实现绿色钻井,更好地保护油区环境。 (大庆油田供图)
  
  观点
  
  话题1:为什么说老传统没有过时
  
  老员工说——
  
  陈玉库(工龄:32年)
  
  吉林石化乙二醇厂空分车间操作员
  
  老传统有没有过时,看看表现就清楚了。多年来,凡是继承发扬这些老传统的企业或部门,发展得都不错。相反,丢掉老传统的,情况就没那么好了。
  
  在吉林石化,无论是创业之初还是企业发展的今天,好传统一直没有丢。比如,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爱厂如家的“麻袋毛精神”,求实创新、大胆实践的“矛盾乐精神”,为国分忧、勇于担当的“背山精神”,敢为人先、忘我奉献的“登天精神”,一直是凝聚队伍、激励我们前行的传家宝。
  
  回想装置建设初期, 大家在现场摸爬滚打,任劳任怨,一门心思就想尽快把项目建设好,早开车早创效。所有人都舍小家顾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高质量完成了项目建设。
  
  现在,化工市场不景气,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更需要这种以厂为家、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同甘共苦的老传统。如果丢掉这些老传统,员工的精神面貌会涣散,工作没干劲,学习没动力,那么企业哪还有凝聚力、感召力?还谈什么发展!
  
  所以说,这些老传统不但没有过时,更应该传承发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解决生产难题,为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新员工说——
  
  李碧龙(工龄:2年)
  
  塔里木油田塔中作业区采油工
  
  回忆20年前,塔中老石油人说:“那时候还没通沙漠公路,进出塔中,单程耗时一周时间。”那时的石油人,一般都是这样的形象:一身洗得发白的信号服,满脸胡子拉碴,头发乱蓬蓬,天为被地为席,日看大漠孤烟直,夜观明月出天山。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作条件发生了巨变:塔中前线生产场所干净整洁,生产设备性能*,数字化应用广泛,便于操控。工作生活条件改善了,有人认为,如今是观念更新,那些老传统岂不是过时了?对这种把树立新观念和发扬优良传统对立起来的看法,有必要认真讨论。
  
  我认为,老一辈石油人天当被、地当床的精神令人敬佩,石油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老传统,就像一个家的家风,是一个家族的精气神,是凝聚每一个家族成员向心力的无穷力量,影响人的一生。虽然时代不同了,但石油人需要面对的生产经营难度并没有降低,肩负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担没有减轻,所以我们依然要发扬艰苦奋斗、忘我奉献、求实创新等精神,并把这些好传统传承下去。
  
  而从现实看,工作环境的日益改善,并没有改变石油人内心的共同之处:老传统是激励新一代的动力源泉,是*过时的传家宝。
  
  话题2:如何让年轻人“粉”上老传统
  
  新员工说——
  
  孙丽雯(工龄:2年)
  
  吐哈油田鄯善采油厂员工
  
  老传统就像是压舱石,有了它我们才能安然前行,不至于被“狂风巨浪”打翻。
  
  老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要靠几代人的努力。尤其是现在,企业面对的环境变化很快,年轻人逐渐成为中坚力量,接过老一辈石油人的接力棒。但年轻人“粉”上老传统的并不多。
  
  我认为,让老传统赋予“新内涵”,年轻人自然会“粉”上它。
  
  ,老传统要有新面孔。老传统是经过时间沉淀、岁月雕琢后留下的精华,但要让年轻人看一眼就喜欢它,如何传播值得探讨。例如,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把与老传统相关的故事拍成微电影,做成流行歌曲,会让人过目不忘。这就相当于老传统和新时代拍出“婚纱照”。
  
  第二,老传统要有新故事。依托老传统的大都是老故事,这些故事感人,有教育意义。但是,新时代如果没有新内容,就只能变成小众“消费”。所以,新故事是推动它传播和让人信服的重要手段。
  
  第三,老传统要有亲和力。每每提到老传统,有的人一上来就是板起面孔说教,效果肯定不会好。学习老传统的目的不是走过场,而是让老传统的精髓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只有了解才能认同,只有认同才能传承,传承才能使老传统永葆活力。因此,企业应该坚持不懈地把老传统精神融入员工的思想建设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创造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王馨(工龄:2年)
  
  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忠县作业区生产技术员
  
  我认为,要让年轻人“粉”上老传统,就要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
  
  比如,微博、微信等已成为当下年轻人不可或缺的社交平台,互“粉”也是年轻人增进友谊的必要之举。若让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广受年轻人的青睐,这些社交工具不失为良好的传播平台。
  
  围绕微信搞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掀起一场名为“复古”、实则是弘扬石油光荣传统的活动,让老传统再一次“热”起来。
  
  首先,建立与“老传统”相关的微博公众号,将每一则传统的由来写成不失风趣幽默或隐含深意的段子,实时更新微博,必将吸引大批年轻粉丝关注。
  
  其次,借助公众号点评当下公众热议的话题,引出传统之道,或给粉丝提出问题,次日给出答案,每次选出留言回复正确的答案,给予评论置顶等“福利”,调动粉丝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这样,老传统与新方式巧妙结合,必将引起年轻人的兴趣,让老传统在年轻人中迅速“火”起来。
  
  话题3:老传统如何发挥新作用
  
  老员工说——
  
  王怀梅(工龄:32年)
  
  大港采油一厂员工培训中心党支部书记
  
  近年来,外部环境变化较大,加上员工队伍交替、人员结构变化,想用老办法弘扬光荣传统,难度颇大。
  
  但是,有些工作是需要长抓不懈的。比如,要坚持把石油传统教育作为入厂教育的课和必修课,搞好对新员工的传、帮、带。也要注意抓住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剖析、防微杜渐。要不断通过企业精神教育基地、企业文化教材、老一辈石油人的追忆等,努力把基层打造成为弘扬石油光荣传统的大课堂,引导全员自觉把石油传统体现到各项工作中。
  
  很多工作做不好,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所以,要坚持从继承发扬“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和岗位责任制这些优良传统入手,注重岗位责任心的培养,加强精细管理,注重落实。通过抓思想教育、作风建设和检查评比,杜绝“一粗、二松、三不狠”“马虎、凑合、不在乎”的坏毛病。
  
  要把老传统和新的管理手段结合好,不断完善岗位责任制体系,积极引入信息化、可视化等现代科技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推动石油企业健康发展。
  
  新员工说——
  
  李永进(工龄:1年2个月)
  
  管道局管道一公司员工
  
  对于我们80后来说,提起“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前想得更多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口号。但参加工作后,经历的一些事让我改变了看法。比如,当管道因第三方施工发生险情时,个往泥水作业坑跳的是机组长,接着党员跳了下去,员工也都跟着跳进去。大家在泥水里工作了5个多小时。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让我感受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只是一句口号。它就像是基因,已经植入到了石油人的身体里。
  
  但在新时期,让老传统发挥新作用,不能只靠讲一讲、读一读、听一听,更应该是一代代员工的心手相传。我认为,师徒传承是优良传统较好的传承方式,建议加强师带徒管理,让好传统在师徒之间代代传承,防止断档。同时,优良传统不止是几个*人物的杰出贡献,而是要一个团队共同缔造。很多机组(班组)经过频繁的机构调整后,优良传统就丢掉了。所以,团队应尽量保全其骨干班底,确保其好传统的传承和“再发育”。
  
  让老传统换发新活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将优良传统植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之中。近几年,我们学杜邦、学华为,引进了很多*的管理方式。一方面,我们学习西方*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我们弘扬光荣传统。两者在价值理念上总会发生“碰撞”,使员工不得不在两者之间进行取舍。因此,我们要把优良传统与现代管理制度进行有机结合,将优良传统的理念体现于分配、经营、考核等各个方面。有了制度做保障,优良传统才能持续焕发生命力,让一代代石油人传承下去。
  
  故事
  
  天寒地冻运输路
  
  (大港油田原钻井管子站员工:陈殿胜)
  
  我是大港油田原钻井管子站员工,2010年退休。管子站属于二线服务单位,当时实行军事化管理,一共3个排9个班,主要负责为井队服务、钻具、工具套管。本着“想为一线想、急为一线急,一切为一线让路”的原则,我们穿旧工服、戴布帽子,棉服都是翻新的,手套和鞋严格交旧领新。那时候人比较单纯,工作不计个人得失,就是想着怎样才能完成任务。
  
  1971年2月,大港天寒地冻,5003钻井队急需钻井工具。尽管距离钻井队也就两公里多,但是下了30多厘米的厚雪,又没有可调配的车,怎么办?保障物资供给,没有条件可讲。实在没有办法,排长刘祥林当即决定,用手推车推,也要把物资送到井场。
  
  由他和班长陈友清领头,带着我和其他几名队友承担这项任务,其中还有两名女同志。吊卡、吊钳等大件都在100公斤以上。在风雪中行进,手推车寸步难行。大家硬是推着轮子走,一寸一寸往前移。一边走,轮子碾压的雪就开始融化,不一会儿轮子上就沾满了泥。大家用手把泥扒下来,呵口气,暖和一下再接着推。平时1个小时的路程,我们足足走了4个多小时,硬是把物资送到了井队。
  
  同年7月,正值雨季。当时连着下了几天大雨。采油二厂182钻井队需要钻井物资。找不到汽车,只能用拖拉机运。到了钻井队,发现井队淹在一片中。水深齐腰,大家伤透了脑筋。没办法,大家就在附近找来几个大油桶,用绳子把设备绑在上面,借助浮力往里运送。吊钳太重太大,大家就拆分开,一件一件运,到了钻台再重新组装。男同志还方便些,穿着裤衩。女同志穿着衣服就往水里跳。几趟下来,物资运送得差不多了,已是下午6时。好心的老乡给了我们一些菜瓜充饥。回到大港,我一顿吃了一斤二两的米饭,创下了自己的饭量纪录。
  
  当时,油田*干部和普通员工一个样,同吃同住同劳动,不讲特殊。曾经参加过红军队伍的老站长陈家胜到基层调研,和员工一起在食堂排队吃饭,干群关系十分融洽。1972年夏天,港东油田一处钻井井场被水泡了,急需搬家。车辆进不去,当时的管子站站长金洪源带头跳进水里,将钻杆扛在肩膀上。这种事情,在那个年代非常普遍。
  
  后来,油田的道路越来越好,物资越来越充足,工作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大家却始终忘不了这些艰苦岁月。(记者 李建 采写)
  
  社会视角
  
  “寻根”大庆
  
  ——从外界看石油优良传统的张力
  
  10月深秋,大庆寒意渐浓。然而,在“岗位责任制”发源地——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二矿北八队北二注水站,却是另一番景象,参观者络绎不绝,异常火热。
  
  仅8月初以来,小小的北二注水站就迎来中海油新闻中心、北京华府物业、西安试飞学院等13家外地企业或院校的来访。
  
  大庆并不是一个发达的旅游城市,这些来访者深入偏远的北二注水站,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亲身感受会战优良传统的魅力,看看老传统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会战优良传统是大庆油田独特的文化发展优势,是大庆石油人始终倍加珍惜的传家宝。而外界对传家宝的热捧,让石油人传承好传统好作风、重塑良好形象有了新视角。
  
  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三矿中四队是“三老四严”的发源地。在该队党支部书记李雪莹那里,珍藏着一本留言簿,每一句话语、每一次鼓励,在李雪莹看来都无比珍贵。“大庆精神永存!‘三老四严’精神融入中航工业试飞院的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实践之中!”中国飞行实验研究院一行人参观过后在留言簿上写道。
  
  “大学生尤其应该学习‘三老四严’精神!”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教师聆听了李雪莹的讲解后感慨道。
  
  “接待了这么多人参观,高兴的事不是称赞我们的工作,而是来参观的人要把我们的好做法用到他们的工作中去。”李雪莹说。
  
  今年夏天,天涯社区凯迪社区牵头“石油圣地行”的站就是大庆油田。作为“三老四严”发源地,中四队对网络达人敞开了“寻根”大门。当这些网络达人听到中四队在会战年代,大家挤住在库房和小澡堂里,白天怀揣野菜团子,干在井上、吃在井上,仍然不忘“三老四严”时,深受感动,有的流下了泪水。网络达人们这样留言:“不易言说的艰辛”“这是一次值得珍惜的遇见”。
  
  与中四队一墙之隔的就是“永远做油田精品”——中十六联合站。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每年他们接待外来参观者数不胜数。
  
  “我们要把这种严细作风和要求带回企业,用大庆的好作风和高标准来促进企业发展。”参观过中十六联合站、上海振华重工公司一行这样评价。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一行5人参观过后,高度赞扬中十六联合站员工的精神面貌,体会到了大庆油田员工的认真态度和责任心,感受到石油员工的奉献精神。
  
  新时期,老传统散发着时代光彩。走进大庆油田会战传统发源地,员工们表达了这样的感受:“身处优良传统发源地,行动上更要践行优良传统。时代在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界认可,让我们更加领会到老传统是老一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案例
  
  “采油铁姑娘”:时代变迁“容颜”未改
  
  “飒爽英姿上井场,披星戴月采油忙,三尺管钳握在手,汗水换来石油香,继承铁人革命志,我们是采油铁姑娘”。这是《女子采油队之歌》的歌词,描写了女子采油队女工的精神风貌。当年形成的“奋发实干、吃苦奉献、勤学苦练、力争上游、严细认真、自强自立”的女子采油队精神,成为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脉相承的精神财富。
  
  时代变迁。如今,大庆采油女工如何继承光荣传统,又是如何让老传统适应新环境的?10月20日,记者走进女工比例高达70%的大庆采油四厂北六队一探究竟。
  
  随着企业发展,有的生产运行方式不适应了,员工工作热情降温,怎么办?北六队持续创新管理模式。“我们专门给员工建立‘储蓄账户’,员工始终保持着旺盛斗志。”队党支部书记王亚楠说。
  
  王亚楠说的“储蓄账户”,就是对员工岗位操作、技能学习、生产安全、创新创效等方面进行分数考核排名,每月奖励前3名员工,并作为年底评优的主要依据。
  
  “储蓄账户”建立后,员工们干劲十足。采油工吕洋患有滑膜炎,腿不能用劲,可每次干活都不含糊。去年,吕洋帮水井班组员工挖一米多深的沟,同事们劝他注意腿伤,可吕洋冲在前坚持挖:“没事,我还想多往账户里存分呢。”
  
  凭着这股干劲,吕洋被评为厂工会积极分子。王亚楠说:“工作方式虽然不同于前辈了,但通过调整管理方式,员工的昂扬斗志没有变,凝聚力更强了。”在大庆油田采油队评选中,北六队连续两年。
  
  从自喷生产到水驱开发,只靠拼命、苦干已远远不够。“重要的是提升技能的科技含量。现在我们采取‘微培训’办法,效果很好。”王亚楠说。
  
  “微培训”就是将集中培训“碎片化”。以前培训集中一天或半天,东西太多,员工一时难以消化。现在他们的培训,强调见缝插针。
  
  计量工姜萍就是在“零碎时间”里学会使用游标卡尺的。“等班车时,我们围在技师李雪莲身旁,她就教大家如何测量外径,几遍讲解后,我们就学会了。”姜萍说。
  
  就是这样的“微培训”,让姜萍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她已晋升为技师。像姜萍一样新入职的年轻人,都是通过“微培训”,技能突飞猛进,成了北六队的顶梁柱。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以女子居多的北六队,干出高标准活、管出高水平井,用实际行动践行“誓当新时期‘采油铁姑娘’”的铮铮誓言。该队曾多次荣获集团公司*集体、基层示范工程示范单位等殊荣。2012年,北六队被集团公司命名为“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教育基地”。
  
  岁月如歌,往事如昨。当年的“采油铁姑娘”精神在北六队人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并不断赋予老传统以新内涵,促进了队伍整体和谐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