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旺宝明通
当前位置:化工机械设备网>新闻首页>热点关注

筑梦能源新丝路 发展跨越可期待

2014-11-11 13:42:58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阅读量:1690 我要评论


导读:随着又一条西部能源大通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的开工,中国和中亚的能源合作迈上了新台阶。管道A\B\C\D线全部建成后,中国从中亚进口天然气输气规模将达到年850亿立方米,成为中亚地区规模大的输气系统。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将创享共同发展新机遇。

  【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 市场分析】随着又一条西部能源大通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的开工,中国和中亚的能源合作迈上了新台阶。管道A\B\C\D线全部建成后,中国从中亚进口天然气输气规模将达到年850亿立方米,成为中亚地区规模大的输气系统。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将创享共同发展新机遇。
  
  9月13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塔吉克斯坦段开工仪式在塔国首都杜尚别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共同出席,正式开启中国与中亚天然气合作的新境界。
  
  中国与中亚国家天然气合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急需的清洁能源,而大量的中亚天然气资源也在新兴市场上卖到了好价钱。从中亚国家看,拉动了中亚国家天然气产业、管道业的快速发展,以D线为例,其投资总额约67亿美元,将大幅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运营期间累计可为其上缴税费31亿美元,实现股东分红54亿美元,并创造数万个就业机会。中国与中亚国家天然气合作,从2006年中土两国签署相关合作协议以来,这么短的时期内能够获得快速发展,与相关国家高*人持续亲自推动密不可分。这从一个侧面认证了合作的各项目、各环节实现了共赢、共荣,践行了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自2013年9月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提出的主题“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也正因此,中国在中亚相关国家的天然气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的合作国家、合作环节、合作方式、合作数量等均获得迅速突破、快速发展,由此创立合作共荣的全产业链合作模式成为能源合作的新典范。体现共发展、共繁荣的中亚天然气合作项目,使中国与中亚国家积累了深层互信,产生了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的愿望和要求。一个经济全面合作、人员全面往来、政治相互信任的求合作、谋发展的环境正在本地区形成。将D线置于创享本地区共同发展新机遇来观察,可以看出中国与中亚天然气合作将使中亚各国进入搭上中国经济发展快车的新境界,以此为契机,创享共同发展新机遇,互信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显然,过去能源丝绸之路汇集了大国在俄罗斯及中亚国家油气资源的利益竞争,矛盾交织,目的只有一个——获得这里的能源。这场竞争既是有关国家经济利益之争,也是控制与反控制之争。从石油运输管道建设背后的博弈就可以看出在美国、俄罗斯、土耳其和里海、中亚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之争的激烈程度,这种利益的联合可能形成一个地区的经济合作体,也可能成为地区不稳定的因素。而现在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其目标是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战略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实现联合协作。
  
  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的中亚天然气管线A线、B线,分别于2009年12月14日和2010年10月26日通气投产,与西气东输三线相连的C线于今年5月31日通气投产,塔吉克斯坦段开工标志D线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四条线共同构成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系统,未来可每年向中国输送中亚进口天然气850亿立方米,进入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满足中国快速增长的天然气需求。中亚进口天然气进入中国,并持续迅速增加,开启了中亚天然气大量流向中国新兴市场的新方向,这一合作从多方面对中俄天然气合作产生了重要的相互影响,中国天然气进口的战略局面转向有利。与并行的A线、B线、C线的进口天然气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不同,D线的进口天然气从新疆乌恰入境,开辟了中国西北能源进口方向的新通道。考虑到正在加快进行的中俄天然气合作西线项目,中国西北天然气进口方向的三大通道将跃然而出,大量进口资源的安全风险将由此得到较大化解。今后应更多关注上游资源的*保障能力。将D线置于境外能源进口通道布局调整来观察,可以看出中国与中亚天然气合作的能源通道布局进入新境界,西北天然气进口方向上的多来源、多通道格局已现。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