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化工机械设备网>新闻首页>市场分析

我国石化行业碳减排正加快走向市场化

2014-07-02 09:31:25国家石油和化工网阅读量:2392 我要评论


  导读: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雏形已经慢慢形成。截至6月底,我国7个省市的碳交易市场全部开市,碳排放权交易所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也已经运行一周年。在此背景下,我国石化行业的碳减排正在加快走向市场化。
  


碳减排
 
  针对国家快马加鞭的市场化碳减排改革探索,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表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到2015年石化、化工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10年分别下降18%和17%。国家*公布的千家重点耗能企业中,石化企业有340家,占1/3强。2013年启动的7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中,有146家石化和化工企业被列入试点范围。“面对节能减排的艰巨任务,全行业要积极寻求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加快探索二氧化碳减排和利用的新途径。”李寿生强调。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李瑾介绍,石化企业一直都是碳交易市场上的积极参与者。截至目前,共有17个行业的191家企业被纳入上海碳交易试点工作,其中涉及石化企业45家,包括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上海焦化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公司及巴斯夫、拜耳等骨干企业。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上海焦化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公司还参与了去年11月26日启动的交易日的交易。截至6月底,全部45家石化企业均已完成了2013年的配额清缴工作。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郭伟表示,碳交易市场试点一年来,以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和外企为首的石化试点企业参与积极性很高,均建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碳交易和碳资产的管理工作。中石化于2013年开始集中开展碳资产管理。在实物管理方面,中石化已完成全系统80多家企业的碳盘查和核查,为下一步制定减排方案提供了基础数据。今年5月中石化发布了《碳资产管理办法》。中石油和中国海油是国内较早参与CDM项目的企业,在碳交易和碳资产的管理上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对他们在碳交易中取得主动大有裨益。在国家开展的碳交易试点中,中石油和中国海油也有多家企业被列入,它们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配额的清缴工作。
  
  巴斯夫欧洲总部的气候变化总裁CordulaMock-Knoblauch说:“巴斯夫旗下在华企业有6家参与了中国的碳交易,截至6月30日,这6家企业全部完成了配额清缴工作。从欧洲20多年的实践来看,碳交易和碳税的实施对于石化行业提升运营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有促进作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