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人才供需形势严峻
2014-03-06 14:17:45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整理阅读量:2020 我要评论
【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讯】当今时代,人才可以说是重要的,企业要做大,就要重视人才。如何尽快补齐技能人才缺乏短板,推进产业顺利转型升级,更是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人才是行业建设基础,没有人才,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制造业是社会发展重要支撑,但恰恰是该行业在人才缺口上一直居高不下,仅北京一地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就达11万,人才供需形势非常严峻。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普通机械正逐渐被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械所代替。据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目前国外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已达到85%以上,而我国的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不足20%,随着我国机制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可在现代制造业的模具、钟表业、五金行业、中小制造业、从事相应公司企业的电脑绘图、数控编程设计、加工中心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电火花及线切割工作,所以目前现有的数控技术人才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而且人才市场上的这类人才储备并不大,企业要在人才市场上寻觅合适的人才显得比较困难,以至于导致模具设计、CAD/CAM工程师、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我国各人才市场招聘频率高的职位之一。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企业缺的就是软件及IT产品研发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达11.3万人。市人社局18日发布上半年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透露今年本市企业给出的预期承诺月薪约为4500多元,比去年上半年平均增加1000元左右。
从净增岗位数量看,“制造业”居*,用人需求约11.84万人,占全部净增岗位的21.3%,重点是技能型人才;其次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用人需求约10.73万人;再次是批发和零售业,用人需求约6.45万人。
*门分析,从劳动者就业状况调查的供需匹配看,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软件及IT产品研发人员、工程设计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大,为11.3万人;其次为服务人员和生产工人,缺口分别为9.3万人和8.9万人;行政管理人员供需基本平衡,劳动力供需矛盾相对突出。
人才是行业建设基础,没有人才,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制造业是社会发展重要支撑,但恰恰是该行业在人才缺口上一直居高不下,仅北京一地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就达11万,人才供需形势非常严峻。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普通机械正逐渐被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械所代替。据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目前国外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已达到85%以上,而我国的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不足20%,随着我国机制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可在现代制造业的模具、钟表业、五金行业、中小制造业、从事相应公司企业的电脑绘图、数控编程设计、加工中心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电火花及线切割工作,所以目前现有的数控技术人才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而且人才市场上的这类人才储备并不大,企业要在人才市场上寻觅合适的人才显得比较困难,以至于导致模具设计、CAD/CAM工程师、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我国各人才市场招聘频率高的职位之一。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企业缺的就是软件及IT产品研发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达11.3万人。市人社局18日发布上半年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透露今年本市企业给出的预期承诺月薪约为4500多元,比去年上半年平均增加1000元左右。
从净增岗位数量看,“制造业”居*,用人需求约11.84万人,占全部净增岗位的21.3%,重点是技能型人才;其次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用人需求约10.73万人;再次是批发和零售业,用人需求约6.45万人。
*门分析,从劳动者就业状况调查的供需匹配看,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软件及IT产品研发人员、工程设计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大,为11.3万人;其次为服务人员和生产工人,缺口分别为9.3万人和8.9万人;行政管理人员供需基本平衡,劳动力供需矛盾相对突出。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5年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25年3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2014-03-06 14:17:45
- 15026
-
DSMC 2025第四届中国制造业&新能源数智峰会盛大启动,引领制造业与新能源行业新航向!
DSMC 2025第四届中国制造业&新能源数智峰会将于2025年3月21日在上海盛大启幕。- 2014-03-06 14:17:45
- 18887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