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维厂建成三套自主研发维纶短纤装置
2012-12-07 11:04:33中国石化新闻网阅读量:803 我要评论
编者按:近日,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国内、世界的维纶短纤装置一期建成投产,首批产品成功出口。此次出口成功意义重大,标志着我国在纤维纺丝生产技术领域进一步打破技术封锁,实现了重大突破。
据介绍,川维维纶产品技术升级项目将分期建设10条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其中一期工程2011年6月开工建设,2012年11月投产,已建成1500吨/年3S低温水溶特种纤维、3000吨/年高强高模纤维、5000吨/年中温水溶纤维生产线各一套。
三套装置均采用川维厂经过近十年不懈努力自主研发的技术,3S低温水溶特种纤维装置是采用凝胶纺丝技术,世界上只有日本某公司和川维厂拥有该技术,代表了目前世界低温水溶纤维纺丝技术的高水平。高强高模纤维装置采用高强高模纤维纺丝技术,结合国内外高强高模纤维生产工艺和设备制造商的经验,纺丝、干燥、热处理技术创新有重大突破,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达到。中高温水溶纤维装置采用大容量湿法纺丝技术,同时结合30多年的维纶生产经验,工艺包技术成熟、环保、可靠,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处于国内水平。
川维厂厂长徐正宁介绍说,维纶产品技术升级项目是川维厂加快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重的关键项目,是企业多年瞄准世界,潜心科技创新取得的重要成果。该项目一期工程的成功建成投产,标志着川维厂在维纶产品生产上达到了国内,世界的水平。主要突破体现在:一是单线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为原生产线的3—4倍;二是产品质量更加过硬,新的纺丝工艺,从本质上提高了产品质量,高强高模纤维强度已成为国内;三是能耗物耗大幅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仅为原来的80%,物耗也有明显降低;四是用工大幅较少,用工仅为原来的四分之一;五是产品盈利能力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25%。
三套装置生产的产品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于无纺布、纺纱、纱线、混纺材料、降落伞、造纸等领域,同时部分产品还可以替代石棉生产水泥制品,在大坝、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混凝土、高温养护板材等特殊行业作为高强度的耐磨纤维。
项目建设利用川维厂闲置厂房和30万吨/年醋酸乙烯投产后的原料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发展替代维纶纤维新型材料,可加快盈利能力强的新产品投放步伐,走有特色、高附加值、差别化、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同时使川维成为国内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优、产能规模大的*化维纶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对促进川维厂维纶产品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维纶产业,大程度地提高每一方天然气创造的价值,以及对推动中国维纶的产业技术升级,带动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据介绍,川维维纶产品技术升级项目将分期建设10条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其中一期工程2011年6月开工建设,2012年11月投产,已建成1500吨/年3S低温水溶特种纤维、3000吨/年高强高模纤维、5000吨/年中温水溶纤维生产线各一套。
三套装置均采用川维厂经过近十年不懈努力自主研发的技术,3S低温水溶特种纤维装置是采用凝胶纺丝技术,世界上只有日本某公司和川维厂拥有该技术,代表了目前世界低温水溶纤维纺丝技术的高水平。高强高模纤维装置采用高强高模纤维纺丝技术,结合国内外高强高模纤维生产工艺和设备制造商的经验,纺丝、干燥、热处理技术创新有重大突破,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达到。中高温水溶纤维装置采用大容量湿法纺丝技术,同时结合30多年的维纶生产经验,工艺包技术成熟、环保、可靠,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处于国内水平。
川维厂厂长徐正宁介绍说,维纶产品技术升级项目是川维厂加快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重的关键项目,是企业多年瞄准世界,潜心科技创新取得的重要成果。该项目一期工程的成功建成投产,标志着川维厂在维纶产品生产上达到了国内,世界的水平。主要突破体现在:一是单线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为原生产线的3—4倍;二是产品质量更加过硬,新的纺丝工艺,从本质上提高了产品质量,高强高模纤维强度已成为国内;三是能耗物耗大幅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仅为原来的80%,物耗也有明显降低;四是用工大幅较少,用工仅为原来的四分之一;五是产品盈利能力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25%。
三套装置生产的产品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于无纺布、纺纱、纱线、混纺材料、降落伞、造纸等领域,同时部分产品还可以替代石棉生产水泥制品,在大坝、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混凝土、高温养护板材等特殊行业作为高强度的耐磨纤维。
项目建设利用川维厂闲置厂房和30万吨/年醋酸乙烯投产后的原料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发展替代维纶纤维新型材料,可加快盈利能力强的新产品投放步伐,走有特色、高附加值、差别化、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同时使川维成为国内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优、产能规模大的*化维纶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对促进川维厂维纶产品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维纶产业,大程度地提高每一方天然气创造的价值,以及对推动中国维纶的产业技术升级,带动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近期,菲达环保自主研发的“小单元气动振打技术”在江苏镇江电厂630MW机组电除尘器成功进行工程应用。
- 2012-12-07 11:04:33
- 968
-
- 2012-12-07 11:04:33
- 515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