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行业寻求合理适度发展 国家两政策制定未发
2011-05-19 11:09:20中国化机网阅读量:1027 我要评论
文章导读: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但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依托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能够增强石油供给保障能力。煤化工产业的两个关键政策。但在征求意见中存在一些问题争议,没能达成共识,因而迟迟未能正式发布。
从国家*网站获悉,近日,国家*产业司、国家*科技司在京联合召开会议,听取重点省区对进一步做好“十二五”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代表认为,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依托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对于增强石油供给保障能力是必要的。
同时,*产业政策司副司长侯世国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当前油价下跌的影响是暂时的,国家政策总体上对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持支持态度。
但也有分析机构认为,虽然国家*要求地方停止审批不符合条件的煤化工项目,但是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盲目追求GDP,此次规范煤化工产业政策的发布能否抑制国内煤化工过热现象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
由于一些地区不顾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规划、违规建设、无序发展煤化工,我国煤化工产业已出现过热现象。因此,为了抑制我国煤化工发展过热现象,国家*日前下发了《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
据相关资料显示,从2006年至今,我国已经发布了多个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详细规定了煤化工项目的准入条件,并要求地方停止审批不符合要求的煤化工项目。其中,2006年7月14日,国家*下发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2010年8月,国家*下发了《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等。
参加国家*研讨会的代表们认为,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2010年进口石油28881万吨,用汇1630亿美元,折人民币近1万亿元,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5%。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依托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对于增强石油供给保障能力是必要的。但现代煤化工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为满足“十二五”规划纲要对节能减排提出的新要求,煤化工必须科学、规范、有序、适度发展。
总体政策限制盲目发展
在前期原油价格高涨的背景下,煤化工产业成本优势突显,引发了国内煤化工产业的投资热潮。根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份,国内在建的新型煤化工项目有30项,总投资达800多亿元,新增产能为甲醇850万吨,二甲醚90万吨,烯烃100万吨,煤制油124万吨。而已备案的甲醇项目产能达3400万吨,烯烃300万吨,煤制油300万吨。
任浩宁认为,由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发展石油替代产品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发展煤化工产品已经迫在眉睫。而现在我国煤炭储量较为丰富,而且国内已具有一定的煤化工产业基础。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的煤制烯烃、煤制醇醚、煤制油等现代煤化工相关技术也已取得了相应进展,预计未来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地方政府是否严格执行有待观察
去年四季度以来,各地核准和开工建设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有增无减。甚至在4月12日国家下发《通知》后,依然有煤制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
虽然国家*要求地方停止审批不符合条件的煤化工项目,但是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盲目追求GDP,不顾当地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煤化工项目的技术、资金等问题,仍在批准建设不符合政策要求的煤化工项目,如100万吨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和煤制二甲醚项目等,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过热想象没有得到应有的缓解。因此,此次规范煤化工产业政策的发布能否抑制国内煤化工过热现象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针对煤化工产业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此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限制性政策,并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侯世国认为,中国是一个缺油多煤的国家,主要的化工产品完全由石油作原料生产是不现实的,发展煤化工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方向,国家政策总体上对其持支持态度。虽然当前油价大幅回落使得很多煤化工项目在能源比价上不再具有优势,但这种临时的变化未在政策的考虑之中。
据报道,侯世国在回答提问时表示,煤化工产业的两个关键政策《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完成,但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存在争议,尚未达成共识,因而迟迟未能正式发布。
如果我国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叫停不符合要求的煤化工项目,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关系紧张的局面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西部地区具资源转化优势
目前我国煤化工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结构不合理,行业的中小企业较多,而大型现代化高技术的企业较少;布点太多,各产煤大省都在争相上马煤化工项目,造成产业趋势雷同;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的后续应用技术没有跟上。
新一轮煤化工热潮是近几年的事情,煤炭富存省区地方政府是这轮煤化工热的推动者。如今,全国3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几乎都涉及煤化工,形成“逢煤必化”的现象。
煤化工专家、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贺永德认为,此次《通知》与以往大的不同是区别对待,没有“一刀切”。即禁止煤炭调入地区发展煤化工,限制缺水地区发展煤化工。但我国煤炭与水资源正好逆向分布,富煤且多水地区,这些地区不可能承担一个国家的煤化工产业,终还得在西部富煤缺水地区发展。此外,西部大开发相关政策也鼓励并允许西部地区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全国均衡发展。从这个层面上讲,作为西部地区支柱产业的油、气、煤、盐化工产业,仍将获得较快发展并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从国家*网站获悉,近日,国家*产业司、国家*科技司在京联合召开会议,听取重点省区对进一步做好“十二五”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代表认为,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依托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对于增强石油供给保障能力是必要的。
同时,*产业政策司副司长侯世国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当前油价下跌的影响是暂时的,国家政策总体上对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持支持态度。
但也有分析机构认为,虽然国家*要求地方停止审批不符合条件的煤化工项目,但是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盲目追求GDP,此次规范煤化工产业政策的发布能否抑制国内煤化工过热现象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
由于一些地区不顾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规划、违规建设、无序发展煤化工,我国煤化工产业已出现过热现象。因此,为了抑制我国煤化工发展过热现象,国家*日前下发了《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
据相关资料显示,从2006年至今,我国已经发布了多个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详细规定了煤化工项目的准入条件,并要求地方停止审批不符合要求的煤化工项目。其中,2006年7月14日,国家*下发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2010年8月,国家*下发了《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等。
参加国家*研讨会的代表们认为,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2010年进口石油28881万吨,用汇1630亿美元,折人民币近1万亿元,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5%。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依托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对于增强石油供给保障能力是必要的。但现代煤化工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为满足“十二五”规划纲要对节能减排提出的新要求,煤化工必须科学、规范、有序、适度发展。
总体政策限制盲目发展
在前期原油价格高涨的背景下,煤化工产业成本优势突显,引发了国内煤化工产业的投资热潮。根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份,国内在建的新型煤化工项目有30项,总投资达800多亿元,新增产能为甲醇850万吨,二甲醚90万吨,烯烃100万吨,煤制油124万吨。而已备案的甲醇项目产能达3400万吨,烯烃300万吨,煤制油300万吨。
任浩宁认为,由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发展石油替代产品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发展煤化工产品已经迫在眉睫。而现在我国煤炭储量较为丰富,而且国内已具有一定的煤化工产业基础。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的煤制烯烃、煤制醇醚、煤制油等现代煤化工相关技术也已取得了相应进展,预计未来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地方政府是否严格执行有待观察
去年四季度以来,各地核准和开工建设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有增无减。甚至在4月12日国家下发《通知》后,依然有煤制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
虽然国家*要求地方停止审批不符合条件的煤化工项目,但是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盲目追求GDP,不顾当地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煤化工项目的技术、资金等问题,仍在批准建设不符合政策要求的煤化工项目,如100万吨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和煤制二甲醚项目等,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过热想象没有得到应有的缓解。因此,此次规范煤化工产业政策的发布能否抑制国内煤化工过热现象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针对煤化工产业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此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限制性政策,并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侯世国认为,中国是一个缺油多煤的国家,主要的化工产品完全由石油作原料生产是不现实的,发展煤化工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方向,国家政策总体上对其持支持态度。虽然当前油价大幅回落使得很多煤化工项目在能源比价上不再具有优势,但这种临时的变化未在政策的考虑之中。
据报道,侯世国在回答提问时表示,煤化工产业的两个关键政策《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完成,但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存在争议,尚未达成共识,因而迟迟未能正式发布。
如果我国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叫停不符合要求的煤化工项目,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关系紧张的局面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西部地区具资源转化优势
目前我国煤化工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结构不合理,行业的中小企业较多,而大型现代化高技术的企业较少;布点太多,各产煤大省都在争相上马煤化工项目,造成产业趋势雷同;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的后续应用技术没有跟上。
新一轮煤化工热潮是近几年的事情,煤炭富存省区地方政府是这轮煤化工热的推动者。如今,全国3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几乎都涉及煤化工,形成“逢煤必化”的现象。
煤化工专家、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贺永德认为,此次《通知》与以往大的不同是区别对待,没有“一刀切”。即禁止煤炭调入地区发展煤化工,限制缺水地区发展煤化工。但我国煤炭与水资源正好逆向分布,富煤且多水地区,这些地区不可能承担一个国家的煤化工产业,终还得在西部富煤缺水地区发展。此外,西部大开发相关政策也鼓励并允许西部地区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全国均衡发展。从这个层面上讲,作为西部地区支柱产业的油、气、煤、盐化工产业,仍将获得较快发展并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2022年修订)的通知
《贵州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2022年修订)》主要结合产业政策、发展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变化,从适合贵州省发展实际出发,对煤化工产业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修订。- 2011-05-19 11:09:20
- 442
-
上周通用机械领域发生了哪些大事要闻:全球在建最大煤化工项目在陕西榆林一次性开车成功;中海油发现大气田储量超500亿立方米;LNG新船订单激增,国内造船产业链火热等。
- 2011-05-19 11:09:20
- 497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