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化工机械设备网>新闻首页>会展资讯

水肥一体化大力推进 科学施肥新突破

2014-09-17 09:10:21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阅读量:1918 我要评论


导读: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面对“人多、地少、缺水”的资源约束,而水肥一体化技术成为*门倡导的主推技术为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导读: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面对“人多、地少、缺水”的资源约束,而水肥一体化技术成为*门倡导的主推技术为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9月13日至14日水溶肥锌肥暨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推动水溶性肥料行业健康发展,推进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进程,同时规范市场,并推动行业内的合作。
  
  会上与会专家和*一致认为推广水肥一体化生产模式,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水溶肥技术,是我国探索实现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又一有效途径,水溶肥作为符合环保,适合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肥料必将成为中国肥料产业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推广水肥一体化是系统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清认为,推广水溶肥是一项系统工程,并将催生现代农业生产的技术集成变革。水溶肥的肥效快、溶解快、利用率高。我国常规肥料利用率在20%~30%,而水溶肥的利用率在70%~80%,使用水溶肥不仅节水,还可减少施肥总量。同时水溶肥养分含量高,营养全面,使作物品质明显提高。
  
  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说:“只有好的水溶肥产品是不够的,还要进行有效的推广,让农民真正感受到这一技术为农业生产带来的变革和收益。”金正大作为我国新型肥料生产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重要参与者,非常重视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挪威生命科学大学、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以色列利夫纳特集团、挪威阿坤纳斯公司等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构建起“设备、肥料、方法”三位一体的开发和示范推广体系,全力推动*农业技术和产品、滴灌设备制造技术、肥料技术等在中国落地。据了解,金正大计划在全国选择600个县作为水肥一体化示范县,并计划3年内在全国建设100个农化服务中心。
  
  水肥一体化优点多
  
  据了解,“水肥一体化”正是*重点推广的农业型技术。近年来,这项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在我省也广泛应用于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但此次推广应用在玉米等粮食作物上,在我省尚属。
  
  “今年,我们与*种植业管理司合作,在全国11个试点省区、19个示范县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示范县’创建,大力宣传科学施肥理念,打造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典型样板,萧县正是此次的试点区域之一。总得来看,试验结果十分理想。”中化化肥安徽分公司负责人周海庭说。
  
  “大水漫灌”等粗放的传统灌溉模式高耗低效水肥利用率低浪费十分严重;因水肥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土地生产力降低、地下水位下降、农业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周海庭说,与传统灌溉施肥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实现节水30%—50%,在特殊干旱年份能提高作物产量50%以上。另外,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降低了土壤和空气湿度,可使病虫害减少20%—30%,从而减少了农药用量,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性;同时,水分和肥料集中分布在作物根层,利用率高,避免了深层渗漏,从而减轻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安装整套设备的投入也并不高,简易设备每亩仅需花费300元,配套装置在各地农机市场也很容易买到。
  
  水肥一体化战略意义重大
  
  中国是农业大国,近几年农业耕地、淡水资源的制约日益加剧,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异常天气增多,自然灾害频发重发。水肥一体化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高度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水溶肥是实现水肥一体化和节水农业的关键一环。”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化肥信息中心主任陈丽介绍说,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水溶性肥料列入发展重点,*颁布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指出,2015年全国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要达到8000万亩。水溶性肥料作为新型环保肥料,在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农业用水、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及减少劳动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与会专家还对水肥一体化应用、推广情况进行交流。与会者就“我国灌溉施肥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生物有机肥、功能性肥料、滴灌设备技术、推广经验介绍等主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讨和交流,针对水肥一体化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献言献策。相关行业专家、教授从不同角度纷纷认为水肥一体化技术与水溶肥发展趋势将“势不可挡”,水溶性肥料将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具发展潜力的肥料类型。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机械设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机械设备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